首颗原子弹爆炸2年后 嘲笑中国造不出运载工具的老外就被;;打脸;;

1958年9月,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系共有8人被分配到北京工作,魏其勇是其中一个。在前往北京的火车上,这8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很快就亲如兄弟,并约定日后务必要多联系。然而谁也没想到,在北京站道别之后就从此失去了联系。不过,那已经是后话了。

也就是在那一年,闫五福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他所在的部队是一支在朝鲜战场上屡立战功的英雄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他只知道回国后将要执行一项光荣又辛苦的任务,却并不知道大漠深处将成为他们新的"战场",也没料到像魏其勇这样的知识青年会成为他们新的"战友"……

一个无法兑现的约定

斗转星移,6年后。

1964年10月16日傍晚,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第十四场公演结束后,大家听到周恩来总理异常兴奋地宣布了一个特大喜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大家可以尽情欢呼!"

然而在这个欢庆的日子里,有些人却高兴不起来。

时任美国国防部部长的麦克纳马拉傲慢地说:"中国5年内不会有原子弹运载工具,没有足够射程的导弹,原子弹无从发挥作用。"美国媒体也应声嘲笑:"有弹没枪,一通瞎忙。"

两弹结合的确不是件容易事,美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发射载有核弹头的导弹用了13年,苏联用了6年。西方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以当时中国的科技实力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研制出运载工具来。

其实,这颗原子弹的爆炸对于中国核武器的发展来说仅仅是第一步。中南海早在几年前就着手酝酿一个深刻改变世界战略格局的重大决策。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