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末代港督的“特殊使命”

【侠客岛按】

今天推荐一篇文章,节选自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强世功的《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

看过之后,你会明白香港今日之纷争,究竟起源于何处。

1992年7月9日,末代港督彭定康携带家人抵达香港的皇后码头。

这是港英政府专为殖民地官员建造的码头,经历了历任港督的上任和离任,也目睹1975年伊丽莎白女王的到访和1997年7月1日查尔斯王子的黯然离去。

和过往港督上任一样,香港的达官显贵和普通市民自然要到皇后码头列队欢迎自己的"主人"。

然而,让港人惊讶的是,这位末代港督一改殖民地传统,没有佩戴饰有羽毛的帽子、肩章、佩剑这些象征帝国荣耀威严的符号,只是身着便服、一脸微笑轻松地与市民们招手。

正当香港人对港督的出场方式议论纷纷时,上任第二天的彭定康就以民选政客惯用的亲民姿态,坐地铁,挤人群,搭火车,走山路,逛"女人街",在街头小店喝茶,接近市民。

港英时代街头旧景

整个香港轰动了。香港一百多年历史上,第一次有港督像普通人一样走进市民中间。

经过选举训练的彭定康,不仅善于用幽默的语言吸引市民,还善于使用身体语言,使自己无论举手投足,都成为媒体捕捉的对象。

彭定康很清楚,民意是由传媒塑造的。于是他的就职典礼变成在总督府后花园会见记者,通过传媒传播施政理念。

这不过是美国总统在白宫玫瑰园会见记者的现代政治小技巧,但对香港新闻界来说,却是破天荒头一回。

传媒以及民众被彭定康的举动完全吸引住了,如崇拜演艺明星一样关注其表演,仿佛沉浸在童话世界中。

彭定康在媒体和民众面前随和的一面,无疑与在港府专断严厉的一面形成明显对照。

不过两手皆有好处。前者为他赢得了民意支持,后者则使他迅速完成政治力量重组。

此后,彭定康利用对立法局和行政局议员的任命权,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以前的战略盟友--进入港英体制的工商精英。

彭定康将他们从两局中赶出去,并把新的政治盟友吸纳到政治体制中。这就是1980年代末凝聚起来的"民主派"人士。

1994年,彭定康与时任布政司陈方安生相谈甚欢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