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共产党人和4个国民党人金门秘密会晤 谈出两岸间首份书面协议

很多人以为,两岸方面授权民间团体签署的第一份书面协议是1993年《汪辜会谈共同协议》。其实不然,真正的"破冰"是1990年两岸红十字会受权签署的《金门协议》。只是由于内容敏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彼此都秘而不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做不说"。

妥善解决遣返问题

事情的起源是上世纪80点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多起偷渡客遣返悲剧。当时大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台湾地区,一些大陆民众在蛇头引诱下,铤而走险偷渡到对岸。对于被拘捕的大陆民众,台湾方面采取极不人道的遣返方式:把他们装进船舱,盖上船板,让船驶回大陆。由于舱内通气不畅,导致此行充满危险。1990年7月22日,台军放回的"闽平渔5540"号渔船在福建沿岸搁浅,里面有25具尸体和1名奄奄一息的幸存者。

悲剧的发生让海峡两岸都意识到,双方应该尽快进行接触,商讨如何妥善解决偷渡客遣返的问题。在两岸政治关系没有明确之前,双方务实地授权民间组织红十字会在金门进行谈判。

当时,金门还属于战时地区,由台湾方面"警备总司令部"管理。台湾红十字会总会秘书长陈长文与军方关系密切,深受军人出身、时任台湾当局行政机构负责人郝柏村的信任。台湾军方同意全力协助两岸红十字会开展务实合作,当局参谋本部进行规划作业,当时被列为"极机密"。

规划中定下几条原则:比如,两岸红十字会会谈过程中,完全不使用任何书面授权函件,不得留下会议记录,联系只能使用口头形式。为了便于掌控局面,台湾军方派出了作战次长室执行官邓定秩中将为"监军",以红十字会顾问的名义,直接参与会谈。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