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什么事情都没干凭什么创造了同治中兴?
- A+
- A-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清朝就内忧外患不断:西方列强轮番入侵,太平天国、捻军、天地会起义此起彼伏。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了同治年间,竟然出现了一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小高峰,人称"同治中兴"。
同治中兴,始于1862年,终于1874年,前后共13年。这一时期,清朝平定了曾经席卷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平息了纵横北方平原的捻军,让社会逐步安定下来,随后又启动了洋务运动,开始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有了同治中兴,才使得清朝能够苟延残喘半个世纪,拖到20世纪才宣告寿终正寝。
然而,同治中兴与同治皇帝关系并不大。同治皇帝继位时才6岁,根本就不具备治理朝政的能力,因此大权掌握在以肃顺为代表的顾命八大臣手里。不过,很快慈安太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发动政变,扳倒了顾命八大臣。随后,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在恭亲王的支持下,以"垂帘听政"的方式掌握了大权。
什么是"垂帘听政"呢?就是每次接见王公大臣时,年幼的同治皇帝坐在龙椅上。他身后坐着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他们之间用一幅帘子进行遮隔。在接见过程里,同治皇帝几乎不会开口说话,形同木偶;由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发布指示,对军国大事作出决策。
1873年,同治皇帝总算亲政了。可1874年底,他就因病离奇去世。屈指一算,同治皇帝亲政的时间只有1年多。这一年多时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积极筹备修建颐和园的事情,以及与反对修建颐和园的王公大臣斗嘴。
所以,同治皇帝对同治中兴没有作出像样的贡献。
幸运的是,同治皇帝有一帮全力辅佐他的王公大臣。
在朝廷里,有恭亲王为首的中枢重臣。恭亲王被授予议政王称号(没过多久又废除),任职领班军机大臣、领班总理衙门大臣,身兼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总揽清朝内政外交,权倾朝野。难能可贵的是,恭亲王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人大臣非常信任,放手让他们做事。
与僵化保守的霸气贵族相比,恭亲王的眼界更为开阔。他已经意识到清朝落后于西方列强,主张与西方列强开展和平外交,主张学习外国科技以加强中国军事实力,并推动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正式外交机关--总理衙门。
历史阅读排行
-
7357 阅读 2021-08-28 10: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
3166 阅读 2021-11-03 09:25
-
3163 阅读 2022-09-22 17:26
-
2945 阅读 2021-09-30 11:52
历史热门推荐
-
337 阅读 2023-10-30 13:41
-
674 阅读 2023-10-13 22:37
-
1039 阅读 2023-09-30 11:24
-
514 阅读 2023-09-23 12: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