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何不传位给女儿或侄子,而是最终选择“还政于唐”

武则天以太后的身份,亲手废掉两个儿子,把“李唐”改为“武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在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的基础上,励精图治,再创辉煌,把唐朝的繁荣富强延续下来,同时为其孙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武则天被后人誉为“刚强机智的政治家”,是历史上大有作为的一代君主。

武则天执政近五十年,并且已“改朝换代”,又为什么最终选择了“还政于唐”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借助历史资料来进行深入分析,揭开谜底。

图1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历史上历代皇帝都非常重视立储(选立皇帝接班人)问题,因为它是国之根本,关乎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武则天也不例外,为立储之事踌躇万分,颇费了一番心思。

历代立储,大都遵循封建宗法,传宗接代,立嫡为长。然而,历史上不但立嫡、立庶可以灵活,而且立长、立幼可以变通。但是有一条,帝王易姓就算“改朝换代”,因此,君王立储,不到万不得已,决不会超越这个底线。武则天虽“挟刑赏之柄,以驾驭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但她到了晚年,不得不考虑身亡后再改朝换代,若传位不得其人,她的子孙和武家侄儿,以及心腹宠臣,为了争嫡夺位免不了互相残杀。历史的悲剧如果重演,又将是数百家支离破碎,数千颗人头落地。为此,她不得不耿耿于怀。

在武则天的后代中,太平公主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性格极似其母。历史上的皇帝虽然都是由男人世代相传,而作为女皇武则天敢于冲破男尊女卑,又为什么不能把皇位传给自己爱女太平公主呢?史书上记载:“公主方额广颐,多权谋,太后以为类己,宠爱特厚,常与密议天下事。”可见武则天有过传位于女儿的念头。然而,她不能不顾忌封建宗法标志“姓氏”的羁绊。若传位于太平公主,如果再传,免不了要改姓(公主原先驸马姓薛,后来的姓武)。中国的封建制度,子女随父姓是天经地义的,随母姓,只是权宜之计。武则天毕竟摆脱不了这个束缚,最终不肯立自己女儿为储君。

图2武则天改乾元殿为明堂

历史上也不乏由侄儿继承皇位的事例,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认为是武姓,应该名正言顺的成为“武周”的继承人,曾多方营求为太子,并使人向他的姑母说:“自古天子未有异性为嗣者。”(睿宗李旦虽改武姓,终属假姓)。武承嗣的提法完全符合封建宗法,这也使武则天曾有欲立武姓为储的想法。他们鉴于是姑侄关系,大臣狄仁杰、王方庆和李昭德等人的劝谏,提出了与武承嗣之请针锋相对的意见:自古帝王家庙未见有祀先姑者,本朝不可开启先河。武则天称帝而立武氏宗庙,岂能不虑此事。她仍然受制于封建宗法,所以没有立武氏侄儿为储君。

图3清代《吴郡名贤图传赞》中的狄仁杰画像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