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1965年中国人工合成胰岛素险获诺贝尔奖真相
- A+
- A-
【导言】1965年9月17日,中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许多人认为,这是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距离最近的一次——不但证明了中国人是聪明的,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还证明了中国在科研领域可以和西方发达国家相竞争,甚至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做出世界一流的成果。
近半个世纪后,当民族骄傲的激情渐渐冷却,痛失诺贝尔奖的遗憾慢慢消退,事件的团团迷雾却仍未散去。有人开始质疑合成的“牛胰岛素”算不算“蛋白质”?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传闻是否属实?那么,真实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抱西瓜:合成牛胰岛素是“大跃进”的政治任务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课题”的提出应当归因于“大跃进”运动。不但工农业要“放卫星”,科学技术也要“抱大西瓜”。形势要求科学家提出宏大的目标,不这样做就是政治上落后。
课题被提出后,其完成的时间表被一再提前,“由最初的5年改为4年、3年、2年,最后大家鼓足干劲,决定把这项工作作为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献礼”。
1959年改项工作获得国家级机密研究计划所特有的标志,它的代号是“601”——就像人造地球卫星研究的代号是“581”,意为“1958年的第一项重点任务”一样,“601”的意思是“1960年第一项重点研究项目”。(本文摘自《中国青年报》,原题为《工合成胰岛素的背后:不要资产阶级的诺贝尔奖》,作者:熊卫民)
历史阅读排行
-
7357 阅读 2021-08-28 10: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
3166 阅读 2021-11-03 09:25
-
3163 阅读 2022-09-22 17:26
-
2945 阅读 2021-09-30 11:52
历史热门推荐
-
337 阅读 2023-10-30 13:41
-
674 阅读 2023-10-13 22:37
-
1039 阅读 2023-09-30 11:24
-
514 阅读 2023-09-23 12:39
-
6440 阅读 2022-09-22 17:3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