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横穴:温中散寒,调理肠胃
- A+
- A-
大横为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肾气。属足太阴脾经;大横是足太阴脾经、阴维脉的交会穴。大即巨大,横为竖之对,本穴平脐,内应横行结肠,故名大横。
【腧穴释义】
大横。大,穴内气血作用的区域范围大也。横,穴内气血运动的方式为横向传输也,风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物质为天部横向传输的水湿风气。本穴物质为腹结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因受脾部外散之热,水湿云气胀散而形成风气,其运行方式为天部的横向传输,故名。
肾气。肾,水也。气,天部的气态物质也。肾气名意指本穴的天部之气富含水湿。本穴物质为腹结穴地部泥水混合物气化的水湿云气,在向本穴运行的过程中,它是又天部的稍高层次横向传至本穴的天部稍低层次,水湿进一步集结在云系之中,如肾水之运行,故名肾气。
人横。人,气血物质所处的层次为地部之上、天部之下的人部也。横,穴内气血物质运行的方式为横向传输也。人横名意指穴内气血在人部横向传输。理同大横名解。
足太阴阴维之会。本穴物质不光有天部的滞重水湿云气,同时还有腹哀穴下行传来的地部经水,其地部经水由本穴外溢脾部,有阴维脉的气血特性,故为足太阴阴维之会。
【取穴位置】
在腹部,距脐中旁开4寸。
【穴位解剖】
在腹外斜肌肌部及腹横肌肌部;布有第10肋间动、静脉;分布有第10肋间神经。
【功能主治】
功能:温中散寒,调理肠胃。
主治:腹痛,腹泻,便秘等脾胃病证。
【穴位配伍】
配天枢、足三里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1-2寸。
【临床运用】
用于治疗气血瘀滞化热引起的便秘、肠痈、以及虚寒洞泄、着凉腹痛、体虚多汗。有除湿散结、理气健脾、通调肠胃的作用。
健康阅读排行
-
722 阅读 2022-10-28 13:13
-
572 阅读 2022-08-09 09:44
-
538 阅读 2022-11-01 10:01
-
415 阅读 2022-12-16 10:43
-
414 阅读 2022-12-19 15:14
健康热门推荐
-
45 阅读 2023-11-24 11:22
-
41 阅读 2023-11-23 09:58
-
146 阅读 2023-10-27 19:29
-
71 阅读 2023-10-25 16:37
-
63 阅读 2023-10-17 10:3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