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健身、减肥简史!

躲在羽绒服里安逸一冬的脂肪们,一到春天就无处可藏。为了赎罪,大姑娘小伙子们一个猛子扎进了健身房。

然而,世界上过得最慢的,就是跑步机上的时间。你以为跑了得有一世纪,但其实才过了10分钟。

这时一个幽灵般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为什么我要受这种罪?这难道不是一种当代酷刑吗???"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跑步机

到底是健身房还是刑房,这事得从一台跑步机说起。

19世纪初,英国的犯罪率急剧上升,监狱里人满为患。如何改造顽固罪犯,让监狱头子们苦恼不堪。

1818年,英国工程师William Cubitt发明了一种人力驱动的巨型装置,很快就被引入到监狱劳改中。

它的名字叫Treadmill,翻译过来就是跑步机。

监狱跑步机有点像加强版的水车,主体是一个超长滚轮。叶片变成了脚踏板,只要犯人们在上面蹬踏,就能源源不断地给磨坊提供动力。

1822年,伦敦监狱纪律改善组织出版了一本小册子,详细解说了监狱跑步机的使用方法:

长长的滚筒可以容纳20来人同时工作。

横杆扶手是神来之笔。既不是为了给犯人省力,也不是防止他们跌落,而是为了确保他们能始终踩在最费力的位置上。

犯人们可以轮流休息。最右边的人下来时,全体人员向右移动一格,左边会有人补上。

只要派一两名狱卒看管,就可以完美实现犯人们一整天的劳力输出。同时还能保证劳动量的公平,称得上是一台理想的刑具。

1838年,为了禁止犯人交头接耳,跑步机还装上了隔板。

试用了一段时间后,狱卒发现效果好得不行。一天下来,犯人们精力都耗光了,不打架不滋事,还为监狱实现了创收。

截至1842年,英国的200所监狱中,超过一半都用上了跑步机。

1822年,跑步机的"好口碑"传到了美国纽约,随后又传到牙买加。

牙买加的狱卒比现在的健身教练都狠,囚犯们稍微偷点懒,就要挨鞭子抽。

1876年跑步机下凡到民间,被农民用来搅拌黄油,上面的"囚犯"换成了狗等牲畜。

但对于囚犯本人来说,跑步机无疑是个"恐怖引擎"。

有人曾经估算过,每天在上面踩8个小时,运动量相当于爬上海拔4418米的惠特尼山,也就是半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更恐怖的折磨来自于精神层面。

纽约狱卒James Hardie认为:"永无止境的枯燥与重复,才是跑步机的最可怕之处。"

动图来源:TED

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也是受害者之一。1895年王尔德因性取向入狱,他每天要在跑步机上跑6个小时,这几乎要了他的命。在狱中他写下了诗作《瑞丁监狱之歌》:

我们大声唱着赞美诗

在跑步机上汗流不止

但在每个人的心里

恐怖仍然在蔓延

由于运作方式太过残忍,每年都会有过劳死甚至精神崩溃的犯人,1898年,英国修改了监狱法案(Prison Act of 1898),宣告禁止使用跑步机。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913年它又重出江湖,装上传送带之后,摇身一变成了都市女孩的时尚单品。

只不过,它依然要靠人力驱动,相当鸡肋,无论制造商砸了多少金子请KOL带货,就是火不起来。

去健身房找虐,

是上层精英的奢侈玩意

论找虐,人类是孜孜不倦的。就在跑步机漫长的蛰伏期期间,有人一口气给全人类造了整座"刑场"。

万恶之源始于19世纪中期,一个名叫古斯塔夫·詹德的瑞典医生提出:"循序渐进的抗阻练习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

这样的想法,在流行清肠、禁食和放血疗法的19世纪无疑极具前瞻性。

很快,詹德就炮制出27台健身器械,并在政府的资助下建立了第一家研究所。

位于斯德哥尔摩的詹德研究所,是世界上第一家健身房。

但别误会,这套机器并不是给你增肌的--用现在的眼光看,它更像是一套大保健神器。

设计的初衷,是让工业时代那些"笑容逐渐凝固"的工人、儿童们每天碉堡一点点。

侧向悬挂器,治疗脊椎侧弯,让你拥有独特的拉筋技巧。

移动机械马鞍座,训练核心肌群、锻炼身体平衡,广泛用于治疗消化道等慢性疾病。

固定坐姿踏步机,活动髋膝踝关节,促进腿部血液循环。

大至脊椎畸形,小至便秘失眠,身体的每个部位都能找到对应的那款。

暴风骤雨后背拉伸器

浓情蜜意脚底按摩机

甚至连手指都有。

抓住把手,活动手腕关节,专为文职人士设计。

登山机、椭圆机、划船器……几乎所有现代健身房中有的器械,都能在这里找到原型。

自带计程器的动感单车

可调节阻力的划船机。

1876年,詹德带着他的古怪器材冲出了欧洲,走向美国。

第一次在费城亮相时,这批十分蒸汽朋克的机械玩意惊艳了不少国际友人。

视觉效果有多惊艳?大概有这么惊艳。动图来源:Mechanoterapy of Gustav Zander

当时正值工业革命的鼎盛期,一大批"去办公室坐班"的职场白领徐徐崛起。

针对这些新兴白领阶层,詹德指出:无论是久坐不动造成的身体损伤,还是封闭式办公带来的烦躁焦虑,用我的器材,保准你像磕了精神氮泵一样。

这无疑戳中了办公室人士的痛点。

再加上设备稀缺,价格高昂,只有上层精英才能享受得起。穿西装打领带的绅士,和身披长裙脚踩高跟的淑女们,便成了健身房的第一批常客。

此后,"运动"与"劳动"作为两个概念被人们区分开来,"健身即中产"的生活理念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图为1908年,一名穿着黑丝的女士在纽约詹德研究所使用骑马机。

1895年,《纽约时报》的记者前往"詹德研究所"纽约分店参观。

虽然不办卡不卖课,但这家健身房处处暴露着阴冷的工业感。上百台健身器械排列得井然有序,齿轮、杠杆、铰链的冷硬线条,让人不禁联想起刑具的恐怖。

"每一个健身器械都如此庞大,它们发着冷光,更像是刑具而非医疗用品。"

"这是德古拉伯爵刑讯室里的玩意吗?不,它只是一个看起来像五马分尸机的肩颈康复装置。"

但即便如此,人们对于强身健体的热情依然不减:

像厨师捏肉丸子一样,詹德博士重塑了我们。毕竟,我们不是来讨舒服的。我们躺在机器上缓缓受捶,肚子、小臂、大腿,无一幸免。

欢迎来到"花钱买罪受"时代

1936年,仓鼠轮。

没有器械也不要紧,意志力决定一切。

1950年,"空中单车"练腿法开始流行。

大家三五成群,一起与脂肪作战。

30年代,美国健身房里的团体课程。

有了教练,健身效果更棒。

"痛吗?痛,就是要瘦了。"

只要蹦得足够快,脂肪就追不上你。

80年代,爵士健美操狂潮兴起。

光锻炼还不够,不少人甚至放下了诱人的零食,踏上了减肥的不归路。

1951年,一部科教小短片教会人们,什么叫"一身正气,脂肪不侵"。

乳制品委员会拍摄的教育宣传片《饮食减肥法》,讲述了几个女大学生控制热量的故事。

女士们沉迷减脂塑形,男士们则朝着一身腱子肉的目标前进。

三四十年代,美国DC漫画和漫威创造出一批拥有G杯胸肌的超级英雄,肌肉成了新的崇拜。

在这样的氛围中,一大批以施瓦辛格为代表的练块儿扛把子诞生了。

跟阿诺德·施瓦辛格一起举铁,健硕的胸肌就会如期而至。

林黛玉般的小伙也不甘人后,找一处无人的角落,忍辱负重。

上世纪60年代,英国男士健身房。

从入门小白到施瓦辛格,是马里亚纳海沟到珠穆朗玛峰的距离。

然而每当要放弃时,那个动人的传说又在耳畔轻轻响起:"女大学生都将肌肉硬汉视为梦中情人。"

就这样,人们对于美好身材的渴望,一直轰轰烈烈持续到70年代--在这个当口,曾经血虐众生的跑步机,突然回归了历史进程。

1968年,Kenneth Cooper博士提出了"有氧健身运动"论,"每天8分钟,一周5次以上的慢跑"开始成为一种绝佳的健身方式。

不久后,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电动跑步机诞生了,不仅成了健身房中的绝对C位,更进入到家家户户的客厅,成为新一代晾衣神器。

电动的,更能打。

无数个歇班的傍晚,健身小白们拐进街角的健身房,绕过龙门架,直奔跑步机。

在内啡肽带来的愉悦中,一度忘了那个古老的预言:"这是一台理想的刑具。"

只是如今,它规训的是贪吃和懒惰。而你肆意生长的赘肉,就是铁一样的罪证。

1906年,詹德的健身器械拓展到全球146个国家。随后健身房开始全面覆盖,一个崭新的宗教--"健身教"冉冉升起。

从1930年代起,健身房不再是上流人士的专利,普罗大众也开始"花钱买罪受"。

而健身的目的也在悄然变化。一手创立了女性健身产业链的Lucille Roberts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到:

"中产阶级只想要看起来漂亮。我们尝试过健康课程,可他们只想穿进紧身牛仔裤里。"

条顺了,胸挺了,异性的眼神儿也刷刷地过来了。

为了nice body(漂亮身材),有人从詹德的"拉伸带"中获得灵感,设计出了"减肥震动带"。

"今年夏天还在为穿泳衣而烦恼?别介,每天只需15分钟,你尴尬的地方都能缩小尺寸。"

但其实它的工作原理和几年前被频频打假的"甩脂机"并无二致。关键是,还特磨人。

美国少女式惶恐

英国绅士式迷茫

40年代,又一款"懒癌少女的福利"风行欧美。

彼时,针对女性的瘦身沙龙(The Slenderizing Salon)流行起来,并号称能通过"按摩"达到燃脂的效果。

40年代的女士瘦身沙龙

Slendo按摩器,是一种比震动带更恐怖的存在。

只要你站上去,它的弹簧装置就会来撸你。针对不同部位,还有不同的撸法,哪里不瘦撸哪里。

你要做的只是站在那里,假装享受。

但其实非常容易被夹到肉肉和腿毛。

如果觉得弹簧不得劲,还有金属版滚轴按摩器。

这款机器同样打着"你不动,肉动"的slogan,号称能轻轻松松,将脂肪、酸痛给滚掉。

肚腩肉滚一滚

大腿肉滚一滚

怀着"把自己滚成理想形状"的愿望,不少人还被卡在过里面,最后不得不报警。

但所谓一入健身深似海,健身器械一茬茬地换,不管多唬人,潮款、爆款总是要试一试的。

1928年,普拉提。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