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珠内功禅:高水平运动员因何早衰?

美国慢跑老将费克斯于1978年写的《跑步全书》大为畅销,他俨然成为慢跑专家,到处有人请他讲演跑步之术。

不料在几年后,他在跑步时昏厥,心脏病突发而亡,让全世界的慢跑爱好者心中产生一个问号。类似费克斯这样在运动中猝死的例子不胜枚举,其中不乏运动名将。

根据调査,运动员发生猝死的几率,每年一百万人之中将近五人,如果加上一般民众计算,美国每年约有七八万人死于运动。

根据调查分析,运动猝死大部分眼心血管方面的缺陷有关,医学界针对这个问题发表的论文连篇累牍,多方深入研究。

另一方面,日本学者加藤邦彦在他的研究中指出,运动猝死者,不论是否为运动员,其原因必然跟压力有关。

根据他从1984至1988年针对日本全国624名运动中猝死原因所做的分析显示,有65%的人系死于"急性心律不齐"等心脏疾病上,加藤认为其导火线即是"压力"。

运动员由于过度训练造成心理上、肉体上的压力,都可能导致身体组织产生障碍,如果影响到心脏的功能,就容易引发"猝死"。

若以气的观点而言,心浮则气躁,这是压力造成的气机不顺、心理素乱。

此外,专业运动员在步入中年以后,体能的衰退比一般人快,像拳王阿里、田径高手刘易斯即是最好的例子,这是什么原因呢?

中国武术家有一句老话:"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我认为这句话的关键在于"到老"两个字。为什么在年轻时没问题,到老就变成一场空呢?

基本上,练武和运动都是在消耗力气(有气オ有力),我们可以做个实验:叫一个年轻力壮的人用劲往前打出一拳,你用手掌在距他的拳头前面一两厘米的地方,就会感觉有微微的气从拳头发出来,这个现象显示"用力"即是在"耗气"。

年轻时身体气足,气引气,气的补充很快(例如小孩子晚上睡觉身体发烫等于在大量补气);而且年轻时气脉较干净、阻塞少,气比较容易流通到位,可以适时补充气的失衡。

上了年纪之后,不但精气渐衰,而且气脉逐渐阻塞。在使用力气时,气供应不上,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而且全身含气量不足,以致造成肌力不断衰退,偶尔运动,身体就要疼痛好几天。

平常人气力衰退的现象是渐渐形成的,但是练武的人或是专业的运动员,身体已经习惯长期消耗大量的气,因此衰退较快。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平常人开小店,武术家、运动员开的是大店。

小店与大店平日维持开销的成本就不一样,武术家、运动家一旦身体的气处于透支状态,上了年纪很快就会变成泄气的皮球,所有的武术、运动技能都无法施展,所以叫做"到老一场空。

此外,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筱原隆说:"人体的酸化是百病之源。"健康人的血液酸碱值应维持在7.35~7.45,为弱碱性,酸碱值在7以下即属酸性体质,而长期的运动容易造成乳酸累积而使身体酸化,也会增加发病机会。

大体上,运动当然对健康有好处,运动能大量换氧,身体会发热、流汗,燃烧多余的脂肪,增加肌力,让筋骨肌肉强健结实,还可以促进循环,排出脏气脏水。

但是运动要量力而为,一般人年轻时可以打篮球、踢足球,中年换打桌球,上了年纪只好改打高尔夫了,意思是不要过劳,以免造成运动伤害及精气耗损。

运动员身体的气输出量很大,最好在训练过程中就要加入炼气的课程,如能练到在运动中及时采气最好,最低限度也要学会在运动后静下心来补气。

中医诊断病情,皆以气血为根据,因为血要靠气来推动,我们可以举两个现象加以说明:

(1)当一个人被利刃划过脖子或被砍头时,血液喷出数尺,心脏压缩的力量没有如此强劲,那是气的力道带着血冲出体外。

(2)男人勃起时,生殖器不但充血,最主要还是充气,才能达到足够的硬度;而且射精时,年轻人气足,可以一射好几尺,上了年纪的人气衰,大都是流精而已,称不上射精。纵欲无度会伤身,不但会泄精,还会泄气。

运动消耗大量的气,如果勉强运动以致过劳,气的供应不够,便易造成气血的推动力以及心脏的能量不足,这时便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其次就是加藤邦彦所说的,运动员因为有夺牌的压力,在运动的过程不能心平气和,以致造成气血流通不顺及心脏功能异常。

德国物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给肌肉标本的神经通上强度不同的直电流,根据肌肉产生的不同的收缩现象,得知人体的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之间存在着"神经的兴奋程度越高,心血管的功能就越低。

神经的兴奋程度越低,心血管的功能就越高"这样的机制。

因为肌肉紧张时,血液流动的情况会变差,而神经的兴奋度越高,肌肉就越紧张,当肌肉极度紧张时,血液流动就会完全中断。

因此,运动员在运动过后,应该让肌肉完全放松,最好静坐守着丹田,练习呼吸吐纳约半个钟头,以调整失衡的气血使其恢复正常。

大部分的内功训练,在练功结束之后都必须"收功",一般的收功动作是右掌在外左掌在内(阴包阳之势)虎口相交,置于丹田位置顺时针旋转三十六圈,利用旋转聚气的原理,让散发在周身的气重新集回丹田。

运动之后,最好也加上收功动作,上述的收功动作还包含了许多诀窍,需有人指导。

我在这里提供一个更简单的收功法:坐姿,全身放松,颈、背打直,手掌左下右上虎口相交置于小腹,稍为用点力压着小腹,以比平常慢两倍的速度呼吸,吸气时小腹凸出去顶手掌,呼气时小腹凹下。

最重要的是:意念必须一直停留在小腹,呼吸三十六口就算收功完毕。

现代很多民众上健身房,健身之后最好也要收功,健身的目的在于促进心肺功能,但如果能兼顾炼气,则健身功效更佳,也相对较安全。

上健身房不要为了减肥、雕塑肌肉而过度运动,以致造成过劳而伤身,健身之后如果觉得身上酸痛,最好当天就在酸痛处抹点药膏加以按摩,以免淤气、发炎及乳酸累积过久成为

病灶,造成运动伤害。

心为五脏之首,心脏就像五脏六腑的主控配电盘,心乱则气乱,全身气血就不顺畅,五脏六腑都会受到影响。举例而言,个人操心或烦恼时,面前摆着山珍海味都没有胃口,即使吃下去也会消化不良,表示消化系统的运作已受影响。

心理的变化与生理的状况息息相关,王颐中的《丹阳真人语录》说:"心不驰则性定,形不劳则精全。"

教人要经常维持心境平和,才能维持气的稳定;而且身体不要过劳,才不致造成精气的耗损。

运动员不断接受极严苛的训练,精气经常透支,加上压力过大,心乱气散,长此以往,健康就会亮起红灯。

不论是田径还是球类,专业运动员如能在训练初期花个一两年时间,每天花两个钟头,把丹田气练起来,不但对于延长运动生命的续航力极有帮助,步人中老年之后体能也不会急速衰退。

因此,对专业运动家而言,一两年的气功训练绝对是非常值得的投资。此外,在比较激烈的运动项目中,选手之间常会发生肢体的冲撞,如果运动员像武术家一样往身上布气,让筋骨皮肉的强度经得起强力的撞击,比赛时就不易受到伤害。

以足球运动为例,在比赛中常看到球员因被踢或冲撞而倒地哀号,甚至撞断骨头,无法再上场,其实全身都可利用布气的方法练得非常坚初,经得起任何踩踢碰撞。

医师建议一般民众一周最少运动一次,现代人在周末的两天内应该安排运动时间,而且不能间断,只要中断一两个礼拜,全身的气就会减弱而渐觉身体不灵活。

现代人提倡"有氧"运动,我认为运动不但要有氧,而且还要"有气",运动的内容必须达到贯劲、发热、流汗三项标准,贯劲就是全身筋骨皮肉绷紧用カ,才能将气灌注全身,让气到位,然后再全身放松,让气血流通。

氧是消耗品,人几分钟不呼吸就要翘辫子;同样的,气也是消耗品,也需要经常补充。

说明白一点,肌肉紧张是能量的聚集,肌肉松弛是能量的释放,练武、运动都要让肌肉一紧一松,松中带紧,紧中带松,让气既能流通又能发劲。

中国山东有一句俗话:"舒服莫过躺着。"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含有深奥的道理。

人体在代谢过程、身体污染、压力过大等情况下,会产生过多的自由基侵蚀健康,在身体感觉疲累的时侯休息一下,全身放松对消除自由基很有帮助。

除了专业运动员之外,政要官员、企业大老板每天行程满满,心血管也很容易亮起红灯,我建议这些人要利用在车上的时间"闭目养神",即使只是一二十分钟,效果也非常显着。

容易失眠的人,更要学会彻底放松全身的筋骨皮肉。

诸如跑步、健走、柔软操、爬楼梯等健身方式,"有气"的效果都不够,最好是选择需要全身用劲的运动。

比方说,上了年纪的人每周到练习场打几盒高尔夫球,大概就能维持体能不衰;如能每天再坚持打太极拳,那就更加理想了。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