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撞墙”?跑累时,我们是否还需要坚持?

跑步的时候,大家总有一种经历,我们跑到固定时间或者路途时候,感觉身体十分疲惫,腿如同灌了铅,但是在坚持几百米,又不会累了。但是再过几分钟,则会感觉自己“撞墙”,心砰砰跳,头晕眼花。这种情况通常在第一次作长距离跑步,或者运动一下子之后。这时候,是继续坚持,看看是否有能突破自我,还是停下休息,让自己重新恢复下?

如果换成实际路途,许多人每天都会跑步个4KM,或者8KM,但是多数人在跑到800米,或者1千米的时候,第一次“撞墙”感就出现,第一次出现撞墙感,就很容易突破,大概只要在跑400米左右,就可以感觉到大腿重新焕发活力,变得轻盈。

这个原因是因为乳酸过多,从有氧短暂变成无氧,但是过了这个时候,大脑决定减少使用肌糖原,而是调动脂肪作为能量来源,所以当乳酸消耗掉之后,腿部就不再感觉酸痛,然后开始第二次起飞。

但是大神的“撞墙”距离,一般都是在20公里左右,到了那时候,体内的血糖基本都消耗掉,身体的能量彻底从脂肪功能,脑部觉得这种程度负荷太高,于是出于自我保护机制下,降低速度,让你觉得全身无力,意识模糊,最终停下休息。

如果不是专业选手,建议你在第二次“撞墙”时候停下休息,毕竟20多KM左右,基本半马已经跑完,如果不是参加比赛,这时候就可以足够停下来休息了,而且也不能每天这样锻炼。我们需要牢记跑步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身体变得更好,而不是透支身体精力,不要舍近求远,而是用第二天第三天的时间继续坚持下去,贪多嚼不烂,把足够的距离分摊到几天时间里,这样才能保持跑步惯性,让你每次运动都能开心且安全。

如果你是参加马拉松比赛,或者参加一些跨城市的百公里项目,那么你要注意配速,同时还要注意跑步姿势,用损伤更小的姿势去替代可能受伤的姿势,用脚掌足够的支撑和缓冲,预防长距离跑步而导致的肌肉受伤。

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跑步之前,要进行热身。这样当你咋在跑步时候,可以有效的延缓“大腿发麻硬邦邦”“小腿几乎要抽筋”的感觉,热身可以让你“撞墙”感觉延后,当然,如果你经常这么长距离跑步,相信自己也有应对的技巧,甚至在跑步时候,不会出现“撞墙”的感觉,比如那些参加跑步10多年的跑友,他们几乎就不会出现,如果出现,那基本就可以说明:终点到了!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