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离我们究竟有多远?》讲座在京开讲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开展终结结核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现在全球结核病流行情况是怎样的呢?本周,由"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主办的《结核病离我们究竟有多远?》讲座在京开讲,活动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陈效友,为公众解读结核病的发病机理、防控和常见的结核病误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结核病仍是全球最致命的传染病,虽然近年来全球对抗结核病进展显著,但形势依然严峻。陈效友介绍,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杆菌)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结核病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它没有运动能力,要传染则必须借助"交通工具",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和尘埃传染两种方式。研究表明,健康人吸入结核杆菌后,仅有30%可能被感染。陈效友表示,当感染结核杆菌后,人体是否发病要取决于人体抵抗力,若人体抵抗力弱,结核杆菌就会大量繁殖,人体就会出现结核病灶和症状,如肺结核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午后低热、乏力、盗汗、消瘦、食欲不振;呼吸道的症状如: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另一种情况是人体抵抗力与结核杆菌"毒力"相当,结核杆菌就会处于"休眠"状态。但一旦条件合适(如人体抵抗力突然降低),这些"休眠"的结核杆菌就会苏醒而重新繁殖。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结核病呢?陈效友称,首先,避免接触有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要戴口罩进行自我防护。第二,房间要多通风。结核杆菌是经空气传播的,因此,通风有助于降低空气中结核杆菌的浓度,进而减少吸入可能。第三,家里有人若患有结核病,需要分室居住,尤其是老人和儿童应避免接触病人,因为老人和儿童是结核病的高危人群。第四,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不要对着别人。患有结核病的人应在出行时佩戴口罩,尽量避免搭载公共交通工具,以防传播。第五,需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结核杆菌看不见摸不着,要完全避免吸入是极难实现的,但只要人体抵抗力强,就不容易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