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饿了也不想吃,或吃了就停不下来
- A+
- A-
小知识:吃不胖体质是因为身体想吃和嘴巴想吃是挂钩的。
▽
看着卡路里吃,只要控制好量就可以瘦。
这种理论非常流行:
很多人以为,只要少吃几餐,就可以变瘦。
所以减肥的人都想能不吃最好就不吃,可是饿个几餐,
又忍不住狂吃起来,或者正餐不吃,却猛抓零食吃。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平衡型燃脂体质
(就是传说中吃不胖的那种)。
有平衡型燃脂体质的人,有个把关很严格的食量。
他们的食量能准确报出能量池的情况,如果能量池不需要补充,就一口也吃不下。
因为食量能监测能量池,能量池不够时又可以燃脂补充,
所以有平衡型燃脂体质的人,不饿时不需要吃,吃不到东西时,
就让消化系统休息,同时燃脂减脂。
这样,人一定要吃三餐的界限就可以被打破,
能吃时从不过量,吃不到时也充满了能量。
帮能量池向身体通风报信的机制,是掌管我们食量的激素,叫瘦体素。
瘦体素是由白色脂肪组织释出的,它的发现,让我们原本认为无用的脂肪组织,
一下子被晋升到了内分泌系统中。
瘦体素就住在脂肪这个仓库中,当能量池过满,脂肪储存够了,
瘦体素就会去向脑子下达指示:"不要再吃啦!"
这时,我们的食欲就会减少,也吃不下食物。
当能量池下降,脂肪储存不足时,瘦体素就再度向脑子下达命令:"快吃啦!"
这时,我们就会觉得饥饿,想要吃东西。
那么,瘦体素是怎么知道我们的能量已经足够,通知身体停止进食的呢?
一提到能量,就一定要提到体内最重要的能量来源--糖。
体内看管糖量的激素是胰岛素,血糖一上升,胰岛素就上升。
血糖上升快,胰岛素就大量释放。胰岛素的出现,
是为了要调节能量池,不让血糖直上升,免得能量池满到身体来不及处理。
因此血糖高,能量池一满出来,胰岛素就会指示合成脂肪,
送进脂肪组织这个备用能量仓库。
另一方面,糖多、脂肪就合成,住在脂肪组织里的瘦体素就会释放,
赶快跟脑子讲:"脂肪存够啦,不要再吃了。"
所以,胰岛素上升时,瘦体素也会跟着上升。
如果我们平时有习惯三大营养元素一起吃, 均衡饮食,
而且吃会化成糖的食物时都很小心,不过量。
这时,因为脂肪和蛋白质能减缓碳水化合物中糖分解的速度,
所以,血糖上升的速度就很慢。
慢慢上升,再慢慢下降。
因为慢,所以胰岛素和瘦体素的释出,也都是慢慢的,量都是刚刚好。
激素送信息给细胞时,是把自己插进细胞里的接收器。
胰岛素插进细胞接收器时,就让细胞开门,让血糖进细胞烧成能量。
瘦体素插进细胞接收器,量刚刚好时,脑就会让我们饿时吃、不饿时不吃。
所以,"饿时想吃,不饿时一口也吃不下"就是平衡型燃脂体质的食量特征,
它能确保我们的食量"刚刚好"。
但是,如果我们平时饮食不均衡,吃化成糖的食物很随意、量很大,
这时因为这些糖没有脂肪和蛋白质拉着,无法减缓它分解的速度,
所以血糖上升的速度就很快。
血糖冲上去,速度太快了,胰脏无法预估会有多少糖进来,就一次把胰岛素大量释出。
由于释出量太大了,细胞很快开门让糖进去,血糖就很快地又重重掉了下来。
这样不均衡的饮食,造成餐餐冲击血糖,大量的胰岛素不停地要求细胞开门,
最后细胞受不了了,就把接收器收起来了。
这时,虽然身体会释出胰岛素,但是,却无法降下血糖,就会产生胰岛素阻抗。
由于瘦体素的分泌量是配合着胰岛素,因此,当胰岛素阻抗时,
瘦体素也形成了阻抗,细胞就不想再听瘦体素要传达的信息。
脑子接不到瘦体素的信息时,就变成"饿了也不想吃"或是"饱了也停不下来"的窘境,
这也就是"喝凉水也会胖"或者"一吃就停不下来"体质的人的食量特征。
一旦变成这样的食量特征,那饮食就和自己需求脱钩了,过胖就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人到底天该吃几餐, 或者一天中不同的时段到底该不该吃,其实不是人决定的。
我们每一天到底该吃几餐、到底该吃多少,其实是瘦体素决定的。
平衡型燃脂体质的人,瘦体素是敏感且功能强大的,它会告诉我们每餐该吃多少,
每天依活动量和能量耗费情况来决定吃几餐。
这种轻松跳餐却不影响下进食食量的能力,是平衡型燃脂体质的人独有的。
健康阅读排行
-
722 阅读 2022-10-28 13:13
-
572 阅读 2022-08-09 09:44
-
538 阅读 2022-11-01 10:01
-
415 阅读 2022-12-16 10:43
-
414 阅读 2022-12-19 15:14
健康热门推荐
-
45 阅读 2023-11-24 11:22
-
41 阅读 2023-11-23 09:58
-
146 阅读 2023-10-27 19:29
-
71 阅读 2023-10-25 16:37
-
63 阅读 2023-10-17 10:3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