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口水都长肉”的原因找到了!少吃、节食并不管用!它才是关键
- A+
- A-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根据
体质量指数 (BMI)
评价标准,全球达到肥胖程度(BMI≥30 kg/m2)的18岁及以上成人超过6亿。
2016年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拥有4320万肥胖男性和4640万肥胖女性,分别占全球肥胖男性的16.3%和肥胖女性的12.4%。
最近和朋友见面的你,是不是又被问:"你……是不是又胖了?"
肥胖的成因很多,其中最为遭人诟病的就是--吃太多了,能量摄入过多确实是很多肥胖的主因,所以很多人减肥的第一步就是节食,但事实上,毫无用处,因为有那么一种肥胖,叫做喝口凉水都长肉。
第二步运动,现实是八戒走了十万八千里也没见他瘦,而且他还吃素。
你知道为什么吗?
你减,或者不减肥,肉就在那里,不增不减。采取了那么多的措施,肉依然顽强,究竟是为什么,国外Turnbaugh、Hao、Cani等三个专业团队,通过实验来告诉我们,肥胖取决于肠道的微循环,也就是肠道菌群。
那么菌群真的能决定人的胖瘦吗?
早在2013年,华盛顿大学Jeffrey I. Gordon教授的研究,就发现了肠道微生物与肥胖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
在实验中,教授选择了一对胖瘦双胞胎,将双胞胎姐妹的肠道菌群分别移植在两只老鼠身上,喂同样的食物(低脂肪、高膳食纤维)。这下,肠道菌群的威力立马显示出来了,得到"胖菌群"的老鼠默默变胖,而得到了"瘦菌群"的小老鼠依旧苗条...
这个实验用同卵双胞胎来尽量排除了遗传基因对体重的影响,从而着重研究了肠道菌群在人体胖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得出的结论是:肚子里有"胖菌群",吃再少都没用,这就是为什么胖子喝水也会变胖的原因!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
近年来,研究者们对肥胖模型小鼠的研究发现胆汁酸、短链脂肪酸、芳香族类等代谢产物对于肠道菌群的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贡献,而胆汁酸的改变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等8个门的肠道菌变化相关性最强。
在高脂饮食刺激下,大量胆汁酸进入肠道,在进食12小时后肠道内胆汁酸浓度达到最高。
随着胆汁酸的变化,菌群结构在1天后发生剧烈变化,在第3天时丰度变化最大。
最终确定高脂饮食引起的胆汁酸变化,才是形成"肥胖型"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的一个核心因素。
高脂高糖的食物会诱导胆汁酸的生成,从而增加肠道厚壁菌门数量,减少拟杆菌门的数量,导致肥胖。
肠道菌群在身体内的有一定作用,但归根究底,你的饮食构成决定了肥胖与否,也就是说,糖和脂肪不仅导致你能量过剩,直接引起肥胖,还能通过影响菌群来间接导致肥胖,简直就是全方位无死角的攻击。
比起节食、运动、补充益生菌,还是建议少吃高糖高脂的食物,从而控制体重。
简单来说就是,你胖不胖,糖和脂肪起了很大作用。
健康阅读排行
-
722 阅读 2022-10-28 13:13
-
572 阅读 2022-08-09 09:44
-
538 阅读 2022-11-01 10:01
-
415 阅读 2022-12-16 10:43
-
414 阅读 2022-12-19 15:14
健康热门推荐
-
45 阅读 2023-11-24 11:22
-
41 阅读 2023-11-23 09:58
-
146 阅读 2023-10-27 19:29
-
71 阅读 2023-10-25 16:37
-
63 阅读 2023-10-17 10:3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