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走路,你我知晓!

走路这种最实惠的养生法,已经成了健康生活的象征。"走路"这件迈开腿就能做的简单事,研究证明,走路能够为骨骼、肌肉和关节提供很多的益处。然而,走得多不代表就越好。

怎么走路,有益健康?

走路最好还是在公园、体育场等远离马路,清静又干净的地方。理想道路应该是草地、土地、塑胶场地,而避免在水泥地、柏油路等硬地面上走。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实现这个较困难,但有土路的地方就不要走柏油路,有操场、运动场的地方,就不要走柏油路。

走路一定要选双好鞋,不一定非要名牌的,舒服就行。因为因为健走时脚底所受到的冲击是全身体重的1.2-1.5倍

真正有利于改善健康的,是一次性走完的6000步。

一个人每天之中,上厕所走几步,上下楼走几步,办公室里走几步,加起来可能就有几千步。

但最好的走路非"零敲碎打",走走停停。最好的健走,是一气合成,走够30-40分钟。

推荐老年人每分钟100步,30分钟3000步。中青年可走的更快些。

走前要热身,走后要拉伸,中间我们"跟着感觉走"!

健步走30分钟时,会有适度心悸气短,在适度气温下出微汗,这样是最好的,别让自己太累。健步走时,上肢也应摆动,一方面可增加有氧运动量,更好体现有氧运动效果,二是有利于锻炼上肢与胸部肌肉。

健步走以小步为宜,每一步比平时走路多向前迈10厘米即可,且刚开始要循序渐进。有的人第一天就走得飞快,超过负荷,会伤到膝盖和小腿,产生疼痛。

如果健身走的同时又想要控制血糖,一定要记住以下五个要点:

1.增加每一步的步幅。走路时要把背、腰挺起来,尽量做到挺胸抬头,双脚十个脚趾朝向行走的方向,每一步都要用脚趾发力,让全身的肌肉尽可能地参与进来,要有把人弹起来的感觉。摆臂幅度要加大,尽力前后直臂摆平。

2.用力走出每一步。经常坚持用走,可以预防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3.每天步行时间要固定。糖尿病患者最佳锻炼时间为下午3点到晚上9点。

4.每天的步频要固定。每次步频尽可能保持一致,可以小声地喊"一二一"有节奏地走。

5.要持之以恒,但运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过于劳累。

人人都会犯的走路常见误区:

饭后立马行走

很多人饭后会立马去散步,这个习惯是不可取的。进食后马上散步,会给胃凭空增加许多紧张因素,反而容易造成身体损伤。

正确的散步时间应该是饭后半小时,慢跑尽量在饭后一小时,如果要进行打球等剧烈运动时,应在饭后两小时。

盲目追求速度

很多人认为,走路时速度越快,强度越大,锻炼效果就越好。其实,走路速度过快,反而容易造成身体损伤。比较常见的有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及腰部的疼痛和损伤。

走路速度应该根据自身身体素质相配合,适当放缓速度才是最佳。

早起猛走

很多人有早起走路锻炼的习惯,这个习惯很好,但是如果不吃早餐或者不喝水就

开始猛走路,容易导致血糖过低。早起时,人体血液更黏稠,特别是心脑血管病患者,运动风险更大。

早晨,身体器官刚刚苏醒,此时较为适合散步或者其他舒缓的运动。

走路贪多

随着微信运动的流行,很多人在微信步数上暗暗较劲。为了抢占运动排行榜榜首,有的人一天走路步数高达几万步。

其实,走路锻炼要适可而止,不要盲目追求步数。运动需要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匹配,体胖或者有慢性疾病者更加需要注意。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