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面条的前世今生(一)

近年来,陕西面条经由影视作品、网络和食者的传播,名气变得越来越大,中国人乃至一部分外国人,都知道陕西面条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美味可口。

但有一些关于陕西面条的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以偏概全、似是而非,有的概念不清、混淆视听,导致陕西面条难以树立起一个完整的形象。作为一个正宗老陕、资深吃货,更作为一个对陕西饮食文化充满敬畏之情的探索者,笔者从今天起,陆续为读者梳理分析陕西面条的基本脉络--

先说食材,主流的当属小麦面粉。据陕西蒲城籍的我国小麦专家何中虎的分析,小麦分为强筋麦和弱筋麦,强筋麦适合做面条。陕西关中是小麦的主产区之一,且多是强筋麦,这就为陕西面条提供了优质的食材。除了小麦面粉,能够制作面条的还有荞麦、玉米甚至红薯等,但以它们为食材制作的面条其实只能算作面条的衍生品或替代品,其中荞麦面、红薯面勉强可以制作类似于面条的较厚的面片,更多的是用上述食材压制饸饹,当然也可以称作圆柱状的面条。由此说来,陕西面条主要还是指小麦粉制作的面条,这是前提。

再说制作方法,首推当然是手擀面。案板、面团、擀面杖,三者完美的组合,赋予面条一种最合理、最科学、最和谐的制作办法:和面、饧面、揉面,面光、盆光、手光,无一不精致、无一不从容。之后,在光洁的案板之上,用两头细中间粗的擀面杖擀压,由表及里、兼压兼推、且转且擀、循环往复……不久,案板上覆盖起一张或大或小,规整的、圆圆的,薄厚均匀的面片,再折叠、切条,水开之后下锅,捞起、调味,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面条就呈现于眼前,让食客们果腹、解馋。这是陕西面条的基本诞生过程,也是传承已久的一门厨艺。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