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助听器也替代不了好耳朵
- A+
- A-
有些患者听不到某些信号,如闹钟,报警声,电话声,门铃声等,主要是因为这些信号的频率范围在患者助听器频率范围以外。这些信号多以高频为主,二助听器在这一频率范围内对听力的补偿往往不足,导致患者听不到这些非语言信号。另外由于助听器本身有一定的有效工作距离,因此有些非语言信号在近距离可以听到,但是距离较远是就听不到了。
在使用助听器的同时,仍需要结合视觉信息,如看话(唇读)来理解语言。但在看电视,电影或戏曲时,这些信息会减少,患者在这种情况下会遇到困难。而在打电话时,由于没有任何视觉信息,同时电话的频率范围是压缩的,所以患者遇到的困难会更大。
患者在某些环境,如噪声环境或与谈话对象距离较远时,往往听不清谈话内容,这主要时由于信噪比降低所致。
为何有些听力损失患者佩戴助听器后任然分辨不清语言?听力损失患者大致可分为两类:
(1) 语言分辨能力没有降低,只是由于听力损失导致其感受到的语言强度降低从而影响交流,因此语言分辨能力在一定的范围内随言语声的强度增大而提高,通过佩戴助听器将言语声放大之后,言语分辨能力会得到明显提高。
(2) 病变导致言语分辨能力下降,言语声强度增大并不会提高言语分辨能力。
如果病变影响了听力损失患者的言语分辨能力,即使其佩戴助听器非常合适,任然会出现"听不清"的情况,这种患者仅通过佩戴助听器很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助听器是无法取代真耳朵的
健康阅读排行
-
722 阅读 2022-10-28 13:13
-
572 阅读 2022-08-09 09:44
-
538 阅读 2022-11-01 10:01
-
415 阅读 2022-12-16 10:43
-
414 阅读 2022-12-19 15:14
健康热门推荐
-
45 阅读 2023-11-24 11:22
-
41 阅读 2023-11-23 09:58
-
146 阅读 2023-10-27 19:29
-
71 阅读 2023-10-25 16:37
-
63 阅读 2023-10-17 10:3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