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乙肝坚持抗病毒,还会得肝癌吗?

乙肝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乙肝病毒的持续高速复制,不加以控制的话可能升级为肝硬化、肝癌。为了延缓疾病进展,患者应该树立治疗的全局观,积极抗病毒有效管理病情。

2015年10月发表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明确指出,慢乙肝的治疗目标: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达到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细胞癌(HCC)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在治疗过程中,对于部分适合的患者应尽可能追求慢性乙肝的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持续的病毒学应答,HBsAg消失,并伴有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和肝脏组织学的改善。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只要条件允许慢性乙肝患者就应该接受抗病毒治疗。口服抗乙肝病毒药药因其抑制病毒能力强、付反应小、服用方便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治疗慢乙肝的主要药物。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是如此,经过一至二年的抗病毒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乙肝病毒低于检测下限,很多患者在满心欢喜的同时又陷入了深切的烦恼:为什么还要继续治疗而不能停药呢?主要有以以下几个因素。 一、实践证明过早停药容易导致病情复发。 在使用口服药物治疗乙肝早期时,不仅是患者很多医生也是这样认为的:既然肝功能正常而且病毒也测不出来,我再巩固治了一至二年应该是可以停药了吧。结果发现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大三阳"以外的患者按上述标准停药,停药后一年内最低有15.9%、最高达90.0%的患者再次发病。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