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医院请市民为医生们上”医学人文课”

新民晚报讯(通讯员施佳岑记者施捷)"如何提升医患友好度和医院的社会友好度,不仅要关注医疗视角,更要知道普通的市民或者患者视角,我们探索性地举办市民会,把市民请进医院里作'老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孙锟教授在今天举办的新华市民会活动上如是说。

在这次活动上,新华医院创新性地邀请了曾经在新华医院出生的市民和曾经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在医院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医学人文课"。医院方面表示,举办市民会旨在打开医患沟通的新模式,用患者的视角的"小温暖"唤起医患沟通的正能量。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我跟外婆在四平路上一个公园里面玩。不小心摔倒了,手就划伤了,一下子划伤了出血很厉害。我的外婆抓住我这个手,然后捂住伤口,就背着我从四平路一直往新华医院跑。到了新华医院是晚上就在这里缝针的。手术室的场景,我到现在印象都很深刻,一个医生和一个护士。一边和我聊天,一边给我缝针。那个时候我才十岁,也是第一次进手术室。这个医生很和蔼,他为了放松我,让小孩子不要紧张,一边缝针,一边和我讲故事,和我聊天,这个场景我现在印象很深刻。"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副教授是国内知名的数据开放研究领域的学者,他是出生在新华医院的一名70后。他说,30多年过去了,但是在新华医院手术室里发生的这个情形,他至今记忆犹新,每每想起都觉得很温暖。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