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药占比”考核,医院是“喜”还是“忧”?

近日,有媒体从不同渠道获得消息:国家层面正在研究取消全国公立医院"药占比考核"。而接近政策制定者的相关官员则表示,明年就会取消。

"药占比"是当前深化医改中一个热度颇高的词汇,也是让人高度关注的问题。"药占比"政策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降低医药费负担,实行药品集中招标、药品零加成、药品两票制等行政管控措施,目的是切断"以药补医"利益驱动机制,国字头文件也明确提出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下降到30%左右作为考核指标。药占比考核理论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解决药物滥用,特别是抗生素滥用问题,抗生素的滥用已经是全球性话题,中国尤为突出;二是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只要医生不过度开药了,少用药品,费用自然就会有所降低;三是解决治疗不规范的问题,一味依赖药物"后果很严重"。所以,"药占比"成为医疗行业被严控的重要指标。

而在第二届药品安全联系会议上,国家医保局副处长段政明直言,药占比的下降并没有带来医疗费用的下降。

很明显,从其表述角度来看,控制药占比对于医保费用的节省并没有太大效果,究其原因是,药品被控制了,但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耗材、诊疗等费用上涨。

正如段政明举例所言,通过大数据分析,住院病人中使用中成药的80%使用了中药注射剂,使用中药注射剂患者中有70%使用了一种中药注射剂,26%的患者使用两种中药注射剂,8%的患者三种中药注射剂的联合使用。但如果将中药注射剂和疾病诊断相关联,一个注射剂可以关联到180个诊断,对于这样的神药要加强监管。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