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克平 | 法国小餐馆食记

以前到欧洲,总是会出现吃饭的问题。不是吃不饱,也不是吃得不好。自由行出来,去哪里吃都是自己决定的,一般都要选取有特色的餐厅,吃所到地区的特色菜。所谓"出问题",是因为我的"中国胃",基本上三天西餐之后,就有些厌倦了,心里想,嘴里想,胃里更想来点中国味道的吃食,至少也是亚洲味道吧。

记得去阿尔巴挖白松露那次,几家米其林餐厅吃过后到了米兰,大董先生又订了一家米其林餐厅。在前往的路上,我和徐小平老师看到一家门口用中文写着"上海小笼包"的餐厅,就毫不犹豫地离开大部队,冲进餐厅里吃了一笼小笼包、一碗辣酱面,还有一份煎饺。简单的中国味道安抚了我们的渴望,终于有力气继续在米兰闲逛了。

这次到法国的几天里,没有吃过中餐,只是在巴黎吃了两顿不靠谱(用"不喜欢"可能更合适)的亚洲风味后,还是觉得直接吃西餐(法餐)比较靠谱,至少到现在胃还没有提意见,所吃过的法餐都还喜欢。不知道这次是吃得对了还是我的胃逐渐适应了西餐的奶油和奶酪,总之我是喜欢上了法国的饮食。

在凯唯尼亚克的晚上,蚝场主人夫妇带我们去镇里的一家餐馆吃晚餐。八点多的街道上已经没有什么人了,路易斯港也是静悄悄的,只有偶尔驶过的汽车给安静的街道增加一点动静。十分钟的车程,餐馆到了。

餐馆开在一栋老房子里,门口的水牌上写着当日推荐菜,看价格不算贵。记事板上说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餐厅开在小镇上,面积不大,厨房设在地下室里。餐馆的前半部摆着许多酒,一般在8 欧元左右,五六欧元的也有不少,最贵的一瓶锁在酒柜里,标价是850欧元。来的基本上是周边的客人,餐厅服务员和那些吃饭的客人都很熟,一边服务一边聊着。也许是开在小镇上,也许是来的都是熟人,这家餐厅的菜单只有法文没有英文,好在店员可以讲英语,我们对着法文的菜单用英语点了菜。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