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是什么气——它是病 不是气
- A+
- A-
昨天我的一个朋友拉着我问:"平时总听身边的人说疝气、疝气,我一直不明白疝气是什么气?你给我讲讲呗"
其实疝气并不是什么气,跟自然界的氧气、氮气没半毛钱关系,它的专业名字叫疝(hernia),是指人体的组织器官,从正常的位置离开,通过人体的薄弱区、缺损区等跑到另一部位了,在中医认识属于"脱证"这个就形象多了,从正常的位置脱到不正常的位置了。
疝多发生于腹部,主要原因是腹腔压力太高和腹壁肌肉强度、力量不够。未突出体表而是进入其他间隙空间的叫腹内疝,腹腔内组织器官通过腹壁肌肉薄弱的地方突出体表的叫腹外疝。发生于腹股沟区的腹外疝叫腹股沟疝,分为直疝和斜疝两种,其中斜疝占腹外疝的75-90%。要认识腹股沟疝首先要知道腹股沟区在哪里?
1
腹股沟区的解剖
解剖学定位就是以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为上界,腹直肌外缘为内界,腹股沟韧带为下界(看线说话)。
图示:腹股沟区
我们主任总说:疝气这个病很简单,但是玩的是解剖。解剖不清晰,两眼一抹黑。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从外向内,都有什么组织器官。
从外向内依次是:皮肤--皮下脂肪--浅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腹膜--然后才能进入腹腔,看到"花花肠子"。
看到这么多层次,是不是惊讶的摸一下自己的肚子:原来肉这么多!
皮肤、皮下脂肪和浅筋膜在此就不详细介绍,如果不清楚,摸一下自己的腹股沟区,再深深捏一下,这三层就算捏到了。
图示:腹股沟区的正常皮肤
图示:腹股沟区皮下脂肪、浅筋膜和腹外斜肌腱膜
图示:腹横筋膜层次
下图是腹股沟区的详细解剖:
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解剖名词: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联合腱、腹横肌腱膜弓、髂耻束。
1.腹外斜肌腱膜:腹外斜肌在腹股沟区已经移行为腹外斜肌腱膜,腱膜的下缘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反折并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
2.腹股沟韧带的部分纤维转折形成腔隙韧带(又称陷窝韧带,为股环的内侧缘),腔隙韧带向外延续为耻骨梳韧带(因此韧带附着在耻骨梳上而得名)。这些韧带在传统的疝修补术中极为重要。
3.腹外斜肌腱膜纤维在耻骨结节上外方形成一个三角形的裂隙,即腹股沟管浅环。
4.腹内斜肌起自腹股沟韧带外侧1/2,腹内斜肌深面的腹横肌起自腹股沟外侧1/3,两者均从前往后越过精索,形成弓状下缘(腹横肌的弓状下缘要高一点),汇合形成联合腱,止于耻骨结节。
5.腹横筋膜与包裹腹横肌和腹内斜肌的筋膜在弓状下缘融合形成腹横肌腱膜弓。
腹横肌筋膜又在腹股沟韧带处增厚形成髂耻束,这两个结构在腹腔镜疝修补术中特别重要。
6.腹横筋膜位于腹横肌的深面,在腹股沟中点上方2cm、腹壁下动脉外侧处,腹横筋膜形成一个卵圆形的裂隙,以供男性的精索、女性的子宫圆韧带穿过,此处即为腹股沟管深环(内环)。
腹横筋膜在此向下包绕精索,成为精索内筋膜。(如果把精索比喻为手臂,我们穿的贴身长袖就像是腹横筋膜,如同长袖包绕手臂一样,腹横筋膜部分纤维延续过去包着精索形成精索内筋膜。而衣袖的内口就像内环,手腕处的那个开口就像皮下环。)
7.腹膜外脂肪、腹膜壁层:由于腹膜外脂肪层的隔开,所以在进行腹膜外位器官手术时,就可以避免破坏腹膜。疝气的修补手术就是在腹膜外进行。
2
腹股沟管和股管的解剖
对腹股沟区的解剖了解清楚后,腹股沟管的解剖就很好理解了。
图示:腹股沟管的走向是由外向内、由上向下、由深向浅斜行
它的解剖构成要知道四个壁和两个口:
①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外1/3还有腹内斜肌覆盖;
②后壁:腹横筋膜,腹膜,内1/3有联合腱;
③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④下壁: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
两个口:①内环口(即腹股沟管浅环)是腹横筋膜上的卵圆形裂隙;
②外环口(即腹股沟管深环)是腹外斜肌腱膜上的三角形裂隙。
股管解剖很简单,前面是腹股沟韧带,后面是耻骨疏韧带,内侧是腔隙韧带,外面是股静脉,上面那个开口叫股环,下面的那个开口叫卵圆窝。(不知为何,微信不给显示该解剖图片
)
3
未完待续
…………
版权声明:解剖图片来源于《奈特人体解剖彩色图谱》第3版,部分图片来源于百度,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健康阅读排行
-
722 阅读 2022-10-28 13:13
-
572 阅读 2022-08-09 09:44
-
538 阅读 2022-11-01 10:01
-
415 阅读 2022-12-16 10:43
-
414 阅读 2022-12-19 15:14
健康热门推荐
-
45 阅读 2023-11-24 11:22
-
41 阅读 2023-11-23 09:58
-
146 阅读 2023-10-27 19:29
-
71 阅读 2023-10-25 16:37
-
63 阅读 2023-10-17 10:3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