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保肺功”

作者:鹿振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肺病科肺病研究室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咳嗽是一种呼吸道中常见的症状,中医认为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而言,其中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咳嗽具有清除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的保护作用,但是持续的咳嗽则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咳嗽与运动预防

中西医都认为,不能见咳止咳,应当抓住疾病的根本病因去治疗。除了注意饮食及根据个人体质服用一些适合自己的补品以及做一些敷贴、针灸治疗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多运动。中医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说,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体质,提高免疫力,使我们正气充足,减少疾病发生。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可强身健肺的运动方式。

邵氏"保肺功"

邵氏保肺功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全国名老中医邵长荣教授创制,它是邵先生结合气功和呼吸操的原理和步骤,整理创制的呼吸锻炼功法,把练意志、练吐纳和手足躯体的体操活动配合起来,锻炼呼吸肌。主要分为九节。

第一节开肺纳气

双手握拳,靠身旁两侧,两脚等肩宽,两拳随纳气上举,到顶,纳气毕,两脚跟提起,双拳随呼吸放开。收拳,自然向下,再紧靠两侧身旁,逼余气呼尽。重复3次。

第二节静息坐功

坐凳外半,两脚等肩宽,含胸挺腹,双手松放腿上,全身肌肉放松,心要静,意守丹田,眼半开看鼻尖,耳闻山根窍声,舌尖抵上齿腭部,慢慢纳气,纳到丹田,纳毕呼气。重复21次。

第三节 静息立功

立位,右手放腹部,左手放胸部,吐纳同上,锻炼腹式呼吸。重复7次。

第四节开合敛肺

立位,两脚呈八字等肩宽,双手叠放丹田(合),纳气。纳毕,双手随呼出展向两侧(开),再纳气,双手上举到顶,并随呼气向下,虎口叉两侧膈膜处(胁肋处),尽量再呼出,呼毕纳气。随纳气双手上举到顶,收拳靠向两侧身旁(开),尽量逼出余气。重复7次。

第五节健中理气

立姿同上,双手下垂,随纳气上举,到顶,随呼气向下,两手交叉抱胸前,紧压胁肋,同时上身稍向前倾,尽量呼出余气。重复7次。

第六节宽胸利膈

立姿同上,双手下垂,随纳气上举,到顶,随呼气向下,虎口叉腰,同时上身稍向前倾,尽量呼出余气。重复7次。

第七节转身抱膝

立位,两脚八字分开,如碰拳宽,随纳气双手上举,到顶,随呼气向右下转,同时上身向同侧俯倾,右下肢屈曲,左腿伸直,两手抱右膝下,将余气呼尽,然后再纳气。先左侧后右侧。左右各重复4次。

第八节俯蹲归原

立位,两脚并拢,随纳气双手上举,到顶,随呼气双手向下,上身前倾,下蹲,双手抱膝下,尽量呼出余气。重复7次。

第九节舒筋活络

1.调气,重复3次;2.甩手,重复3次;3.揉胸,重复7次;4.拍背,重复7次;5.旋腰,重复7次;6.耸肩,重复7次;7.踏步,重复7次。

炼气

先从鼻间吸气满腹,停顿一段时间,然后从鼻间吸气少许,遂即自鼻间徐徐呼出所吸之气。气出时愈慢愈好,如果将纸条粘在鼻尖下,当鼻孔出气之时,其纸不动方佳。此法简单易行,有交通心肾、补助元气之功。

另外,打太极拳、跑步、登山等也都有助于增强我们的肺功能。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使我们减少咳嗽的发生,而且对于其他疾病也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为了我们有一个更加强健的身体,赶快行动吧!

运动,"动必中节"

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强身、祛病、延寿,但运动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每个人每时每刻、每个阶段皆不可少的,如果运动不当其效果适得其反。

"动必中节"就是符合法度和规律。运动的一般规律是年轻多动,年长少动;肥人多动,瘦人少动;寒人多动,热人少动;壮者多动,弱者少动;健者多动,病者少动;脑力劳动者肢体多动,体力劳动者肢体少动。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