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手为什么叫 ">

云手攻防有妙用,难怪叫太极拳的“母式”

原标题:云手攻防有妙用,难怪叫太极拳的"母式"

云手为什么叫太极拳的"母式"?

一、云手的名称

关于云手的名称由来,洪均生先生在《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书的考证中认为,"云手"的式名是象形而来的。中国画习惯以螺旋状表示云之随风旋转,而此式两手交互旋转有似画云笔法,故取此名。另外,舞蹈的经典动作里也有非常飘逸的"云手"组合,或许是它启发了拳术中划圈动势名称的命名。

陈鑫曾说:武术中攻防手法以左右两方用得较多,所以各家套路中仍然保留了云手的模式原型,陈鑫在《陈式太极拳图说》中,把一路二三组云手称为"上、中、下",演练的步法和手法也稍有变化。二路炮捶也多处出现"单云手"。显而易见,云手作为太极拳基本技术形式,虽然已经融化在各式拳势当中,但原型还独立存在着。

二、云手的神意

文事武功,对神意的要求都是第一位的。演练者的意就是不丢不顶的太极拳意。用神意统领周身,按规矩运转,就会出现"周身无处不太极"的状态。既然云手是太极拳的"母式",那么云手的神意就是太极拳演练和实作的神意。

正常情况下,神意的关注有内外之别。在内为内劲的随机调节,在外为眼神的适时观照。

"遵易理,合拳法,统周身"才是云手神意的"真态"。

三、云手的轨迹

云手虽然是简单的画圈,但要求很细腻的,不是言传身教的确难以明了。而曰,各家风格不同,要求有别。这里以洪传陈式太极拳为例,说明云手的运行轨迹。

一般情况下,单独操练云手,都是先从单云手开始的。因为双云手无非是双手的交替配合,明白了单云手,自然就能举一反三,通晓双云手的动作要领。单云手又有定步和活步之别,起步阶段自然以定步为基,可减少难度,易于入门。按传统的单云手操练形式来分,又有正反之别。

面具体讲一下定步右单正云手的运动轨迹。

预备式:马步开手

站好右侧马步,眼睛注视右前方,左手叉腰,左肘微前下合,右手向右前方采挤展开,肘微沉,右臂稍弯曲,掌心斜向右前下方,手指高度约在肩和眉之间,右手和右脚,上下呼应。

第一动:收肘缠手

眼睛注视右前方,内气微松沉,腰胯走提塌劲,身体左转,右肘向右肋收转,右手同时顺缠收转。掌心斜向右前方,手指高度约在肩和肘之间。手指领劲不丢.肘不许夹紧、要松垂。

第二动:合手挤靠

眼睛继续注视右前方,身体继续左转,肘微沉右手顺缠收转到胸前十厘米左右位置。掌心不过身体中线,斜向左后上方,手指领劲不丢。这时右肩肘要出挤靠劲,身体保持中正。

第三动:右转挤按

眼睛继续注视右前方,身体右转,肘微沉有手逆缠,右手的位置大约在右肩前外二十至三十厘米处。掌心斜向前下方,手指领劲不丢。这时有肘要松沉、发挤靠劲,手掌外侧意在其右上方,身体保持中正。

第四动:右转挤采

眼睛继续注视有前方,身体继续右转,右手逆缠,右手的位置大约在右肩前外侧五卜厘米处。掌心斜向右前下方,手指领劲不丢,手指尖与右脚趾相合。右前臂和掌腕走挤采劲,身体保持中正。

要点

整个正云手过程保持"上领下塌中间转"的身法。眼睛注视右前方,出手时"手领肘",收手时"肘领手",上下开合协调,既放松,内劲还要不丢不顶,呈阴阳相济状态。右正云手的动势是顺时针的轨迹,整个路线是斜向的外大内小的"鸭蛋网"。

正确的定步云手练习应该是神意专注,速度均匀,动势流畅,开合协调。划圈时,手臂三节和全身整体的合理运转是云手锻炼的真谛。

四、云手的实用

云手包含拳法的攻防含义,云手划圈的过程,就是理想的攻防一体模式。手臂部三节和躯干部、下肢部三节的开合一体运转,就是最佳的人体攻防动态构架。每一个随意的点都应是处于太极状态中的,要化打合一、开合一体。

例如:正云手的第一动"收肘缠手",对方双手挤按我右腕、肘处,我松沉右肩肘,同时向里收肘,右掌指向右外下侧划弧,即肘与手的收中放的动势在同一时问完成。掌指部的缠转是梢节的紧放,肘部的收转是中节的随化,对方立即处于"落空"和"即…"的两难境地,非高手则即刻出局。

当然,理想的太极状态是相对的,我们不可忽视自己的技术锤炼和心态修养。实际上,只要理念对头,打任何拳都可达太极状态。反过来说,就是打太极,不明理法,也是盲拳,只能虚妄地陶醉自己,没有实际功用。所以,我们应从云手训练着手,举一反三。只有经过持久的正确锻炼,方可达"全身无处不太极"的状态,才能在推手和实战中,处处得机得势。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