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医,这五种行为不可取

中西大夫看病,跟西医有一点不同的地方就是:中医大夫要开一个由10~20味中药组成的中药方,比西药方要更个体化,更加具有针对性。所以,相对的,就更需要一个系统化思考的时间,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辨证,再根据自己的辨证结果,选择方剂,增减药物。面对同一个患者,不同的医生会开出不同的中药方。

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在门诊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患者要积极配合中医大夫,以便医生能更多了解患者情况,开出更对证的方子。但在门诊中,经常会遇到患者有如下几种行为,影响医生的思路和情绪。

第一,自己给自己辨证定调子的

我们在门诊上第一眼看到病人,第一句话会问,怎么不好?如果患者回答,我肚子疼,我胃疼,我腰酸等等,这就对了。但有一些患者会说,大夫,我脾胃不和,我湿气重,你帮我调一调。这种回答就不太好,大夫需要进一步确定,你怎么觉得自己脾胃不和湿气重?你有哪些不舒服?你脾胃不和湿气重有哪些表现啊?

中医大夫看病的过程是,了解症状,根据症状辨证,然后选方用药。回答脾胃不和的患者,直接跳过了第一步,自己给自己辨了一个证型,这是绝对不可以的。中医大夫看病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辨证,这是体现不同中医师水平的关键步骤。所以,看中医大夫,只需要具体说自己哪里不舒服。

为曹操刮骨疗伤之华佗

第二,不正面回答问题或问东答西,问难答北,东拉西扯的

今天在门诊上有一个希望吃中药调理的患者。我问你胃疼吗,她说,大夫,说不上来,是不是疼呢,我也说不上来,你说我现在这么不舒服是不是跟我之前吃减肥药有关系啊?我挺后悔,那会儿减什么肥。。。当时我的脑子瞬间短路。

医生问问题,一般是有自己的思考的逻辑在里面的,这种问东答西,不仅耽误双方时间,最重要是影响医生的思考逻辑,可能一个辨证火花就被这些絮絮叨叨生生给浇灭了。所以,看中医大夫,医生问啥答啥。

医圣张仲景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