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外“山寨”知名葡萄酒被禁出口

近日,一家由中国公司持有的澳大利亚葡萄酒企业因外观酷似奔富产品,被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吊销出口葡萄酒类产品的执照。据悉,该公司从其他制造商那里购买葡萄酒,贴上自己的标签后销往海外。"这是一部分在海外购买酒庄的中国商家经常使用的手段。"业内人士称,除了商家短视、注重短期利益外,根源是内地葡萄酒市场仍不够规范,给了这些商家钻空子、浑水摸鱼的机会。

不少消费者缺乏鉴别能力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杨征建称,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在几个月前就已经修改了法规,断掉了某些攀附名牌商标的企业的可行性。中国葡萄酒企业"山寨"过的还有"木桐"和"拉菲(LAFITE)"两个大品牌,前者是上海班提酒业的"穆桐"商标,后者是两家使用"拉菲特"和LAFITTE的企业。

俊涛连锁总经理张健伟认为这种"山寨"名牌葡萄酒的现象在许多国家和产区都很普遍,"有一些酒商迎合国内市场的需要,也看准了内地葡萄酒市场还不够规范,加上消费者对品牌货、产品质量没有鉴别能力,就敢于浑水摸鱼。"

有业内人士透露,大部分消费者确实没有鉴别能力,但市场上也不乏"知错买错"的消费者,"否则的话,按正常逻辑推理,怎么可能以市场价1/10甚至更低的价格在线上或者来源不清晰的小商家那里买到名酒?"

部分商家"浑水摸鱼"

"确实有一部分商人通过买酒庄、提高年份、伪造虚假年份等各种违规现象把葡萄酒卖到中国市场。"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称。张健伟认为,大部分葡萄酒企业的品牌建立和维护需要经历长时间的运营,少则5~10年,多则十几二十年,很多商家不一定愿意花那么多的时间成本,而且高品质的葡萄酒利润空间并不大。在朱丹蓬看来,这一次葡萄酒企业被禁止出口的案例,显示国外的监管在运行过程中更为严谨,当企业违反、涉嫌违法的时候,就能干脆、迅速反应,值得借鉴。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