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至少还要50年:国内第2位人体冷冻志愿者完成实验后

摘要:实际上,能否"复活",难有定数。

这是73岁的周长友和妻子的最后一次凝视,时间是2018年6月19日下午14时30分,时长10秒。

"老伴,你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周长友隔着玻璃窗喃喃。-196℃液态氮的罐内,72岁的刘爱慧被迅速密封。她是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银丰研究院") 生命延续研究计划的志愿者,也是国内第二例公开的在本土完成人体低温保存实验的志愿者。

第一例志愿者是于去年离世的49岁肺癌患者展文莲,由银丰研究院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完成手术。在中国,现阶段的人体低温保存实验是在志愿者死亡的前提下展开。今年3月,银丰研究院正式获得山东省卫计委批复的遗体接受站资质。

她们的选择基于一项交付给未来检验的科学假说:人离世后,将身体器官和细胞功能没有丧失活力的人体通过低温保存实现"暂时休眠",以待科学技术发展到等攻克人类重症疾病后,将休眠者唤醒。

但究竟能不能唤醒?眼下,谁也不能给出定论。

自1967年因肺癌而死的物理学家詹姆士·贝德福德成为全球有记载的首例人体低温保存实验对象,人体冷冻技术已有51年历史。迄今为止,全世界尚未出现一例"复活"。

"用平常心看待,这只是一个从科学假设出发的研究,总要有先行者去尝试。"曾任齐鲁医院麻醉科主任的类维富教授说。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