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胖体质也能瘦下来!研究告诉你「这6种运动」比游泳还有效

文/张淑芬 编译

图/pixabay有易胖的体质,并不代表瘦不下来。台湾一项新研究指出,容易发胖的人,可藉由一周至少三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的特定运动,降低肥胖基因对人体的影响,包括慢跑和走路。而骑单车和游泳,则相对较无帮助。

这项刊登在《科学公共图书馆·遗传学》 (PLOS Genetics) 期刊的研究,由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持,分析1万8千多名、年龄从30到70岁台湾民众的遗传数据、健康指标和运动模式,并追踪5种肥胖指标的变化,包括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肪率、腰围、臀围,和腰臀比。

研究结果发现,步行、健走、跑步、爬山、国标舞,以及持续较长时间的瑜伽运动,可以降低肥胖基因对人体的影响,特别是降低BMI。但骑单车、游泳、伸展等,效果则相对较不显着。台大公卫学院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研究所副教授林菀俞说:「骑单车和游泳,耗费较少的能量,对于减少肥胖体质的体重较无帮助。」

肥胖源自于基因?

一般人多将肥胖归咎于饮食和生活方式,其实遗传也占有关键性的影响。美国肥胖医疗协会(Obesity Medicine Association)指出,研究人员发现人体的肥胖基因种类已经超过50种,而遗传造成肥胖的比例则占40%到70%。

研究告诉我们,透过适合的运动种类,易胖体质的人,也可以维持健康的体重。「不管是什么运动,只要可以循序渐进养成习惯就行。」美国健身教练佛萨吉利亚(Mathew Forzaglia)指出,人体本来就很脆弱,如果加上肥胖,情况会更恶化。

步行:连续走35到40分钟

步行是研究团队建议的运动中、最简而易行的一种。美国认证体训教练克莱顿(Ian Creighton)说,刚开始实行时,就从一周5天、一次5分钟开始,每周逐次增加5分钟,直到持续35到40分钟。「等身体习惯之后,就能进阶到健走,然后就是慢跑。」

健走:进阶版的步行

健走因为速度较快,体重过重者的膝盖,相对要承受更多压力,「要确认已经适应步行的节奏,才能进入健走阶段。」佛萨吉利亚说。

健走时要抬头挺胸,保持肩颈放松,双手握拳、手肘弯曲约90度,肩膀前后摆动,幅度不要超过耳朵,手臂自然前后摆动,带动步伐。

(健走的正确姿势。图片来源:郑佳玲)

慢跑:最适合易胖体质者

研究归纳得知,降低肥胖基因对人体影响的运动,以慢跑为首选,可减少BMI、体脂肪率和臀围。

爬山:跑步机爬坡走路也行

如果爬山的活动安排有困难,跑步机的爬坡模式也能取代。在没有增加移动速度的情况下,爬坡可以提高心跳率,达到强度运动的效果。

国标舞

53岁的艺人何笃霖靠着国标舞,3个多月就瘦了10公斤。除了国标舞,任何能增加关节和核心稳定性,以及发挥有氧效果的舞蹈,其实都算数。

瑜伽:1小时以上效果好

持续较长时间的瑜伽,降低BMI的效果,明显比步行好。

尽管研究发现,慢跑对于预防肥胖的效果显着,但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找出符合生活习惯和体能状况的运动方式,并持之以恒,再加上饮食的控制,达到健康的体重,并非不可能的任务。

资料来源:Live Strong、PLOS Genetics、Obesity Medicine Association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