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该不该融资?来自被割韭菜的老板的血泪教训

经济观察网 邹卫国/文

近日,老干妈创始人、董事长陶华碧在接受贵州广播电视台采访时再次明确表示:不贷款、不参股、不融资、不上市。被广泛传播的"四不"观点,对于企业家意味着什么?

经济观察报试图从《"陶华碧"该不该融资》为切口,展开全方位的系列讨论。在这个讨论中,"陶华碧"更多指那些企业的老板:"陶华碧"们。除了开篇《无限责任的陷阱》,我们陆续还会谈到商业周期认知、市值管理认知、合作金融机构的认知这些话题。欢迎有意见和想法的读者,参与讨论或投稿(微信号:i021355)。

"陶华碧"该不该融资?有时候是可选择题,有些时候是必做题。

商业的起步是艰难的。即使经历过一轮高速成长,公司拥有实力之后,经常可见的情景是:因为市场阶段性不景气或者成本抬升导致持续亏损等原因,公司仍可能陷入短期困境。

为了支撑业务,或者面对一项突然而来的投资机会,额外的融资成为必须。而银行的放款,很多时候要求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附带大股东个人资产的抵押,这在很多时候都是房产。

对于特定公司来说,并不存在所谓理想的资本结构。面对资金饥渴,公司能拿到钱就已经是非常好的结果了。

而一旦融资车轮启动,速度就难免加快,当担保的规模足够大,"有限责任"将失去事实基础。一旦商业失败,股东在本质上担负的已是无限责任。这时,股东们可能会发现,他们失去的不仅是注册资本,自己用于担保的巨额资产也随风而去,公司已经没有可用于支付的资产。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