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融资究竟难在哪里?


 

我国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毫无疑问,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现实中广泛存在的民营企业融资难(以及由此产生的融资贵)问题,成为限制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从而也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根源之一。也正因此,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引起了政府、理论界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但现实中广泛存在的一个误解是,将民营企业融资难与融资贵问题,简单地归结为从银行得到的贷款难、贷款贵。这就需要我们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内涵给出清晰的界定,并在此基础上从民营企业的信号传递能力和信息显示机制入手,对民营经济融资问题进行精确观察。

民营经济融资难的内涵

正如上文指出的,现实中大多将民营企业融资难理解为其从银行获得的贷款难。然而,从融资结构理论来看,我们认为,现实中的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本质上所反映的是融资结构失衡和融资渠道不畅。如表1所示,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和融资渠道与美国的中小企业存在巨大差别。

由此可见,中国民营公司的发展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内源融资--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也即自有资金--占比达60%;而外源融资--银行贷款为20%,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则不到1%。作为比较,美国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中,内源融资大约占30%左右 , 只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半;而外源融资中,银行贷款占到42%,股权融资占到l8%,债券融资也达到5%,这些都成倍甚至几十倍地高于中国民营企业的相应比率。也就是说,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难现象,是总体上的外部融资难,即不仅是银行贷款难,还表现在了其债券、股票的融资渠道不畅。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