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如何成为中国中产的收割机?背后真相值得反思
- A+
- A-
原标题:
戴森如何成为中产收割机
作者|严凯
编辑|王芳洁
题图|视觉中国
2012年11月1日,被誉为"英国设计之王"的詹姆斯·戴森现身上海,来参加一场意义非凡的发布会。由他一手创办并以他名字命名的戴森品牌(Dyson)产品在这一天姗姗来迟,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发布会被特意安排在了充满设计感的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这里原本是上海钢铁十厂的冷轧带钢厂,总面积达6280平方米。和北京的798艺术区一样,老厂房在废弃后被规划成了如今的艺术胜地。
当天,头发几乎全白的戴森穿着一件褐色外套,里面配以深蓝色衬衣,下身黑色休闲裤,系着红色腰带,脚上则穿着一双带有橙色外边的休闲鞋,这身奇怪的搭配很难将他与一位亿万富翁联系在一起。
六年来,戴森公司的家电产品在中国掀起了"戴森旋风"。从吸尘器,到无叶风扇、吹风机,再到最近发布的卷发棒,每一款产品都备受追捧。它就像是一台装有强劲电机马达的"收割机",不断收割着中国的中产阶层。
对它的质疑声也随之而来。尽管戴森公司很好地诠释了何为"升维打击",但它的价格过高。即便是对戴森产品情有独钟的消费者,对于一款售价高达近4000元的卷发棒也会望而却步。愿意接受高售价的消费者或许会说,戴森产品外观优美、设计感强、用户体验好等优点完全可以弥补高售价的缺点。
戴森公司正在引领着家电行业的潮流。很多人会将此归因于戴森产品时尚、前沿的设计感,这或许是外界对戴森公司的一种"偏见"。即便是乔布斯,也曾对戴森产品赞誉有加,它能够领先竞争对手的真正核心其实在于该公司在产品研发上的高额投入。
对戴森新近的批评声还来自于它的跨界举动。在强大的资金支撑下,戴森公司不久前宣布投入1.16亿英镑开发一款电动汽车,并计划于2020年上市。批评者认为,进入电动汽车这一技术及资本密集型行业,无异于一次大冒险。
这一次,戴森还能无往不胜吗?
中产"收割机"
10月12日,戴森公司在美国纽约发布了一款名为Airwrap styler的卷发棒。
几天后,卷发棒先后在北京和上海正式发布,售价为3690元。这款卷发棒一经发布,很快成为"网红"产品。戴森天猫官方旗舰店对该产品预售在1秒钟内抢完。
Airwrap应用戴森第九代马达,以驱动产生一种被称之为"康达效应"的空气动力学现象。戴森的马达是该公司的核心技术,它拥有10.7万转转速,比普通马达3万的转速快了数倍。
消费者只需拿起一绺头发靠近卷发器,头发就会被产生的气流吸附缠绕在卷发棒上,使用简单。除此之外,这个卷发棒的最高温度不会超过150度,也因此避免了被烫伤的可能性。它还能实现卷发、顺发、干发。
嗅觉灵敏的理发店已经购入了戴森卷发棒,为它们的老顾客增加新的体验,同时还寄望于戴森卷发棒能够为它们带来更多客源。
在得知戴森出了这个卷发棒之后,北京某理发店设计总监李铭为理发店的前途有了更深的担忧。"有了它,就不需要去理发店卷发了。"李铭说。他甚至认为,对于那些喜好卷发的女性来说,这款"神器"还能替代吹风机,因为它还能起到干发的作用。
但戴森卷发棒备受诟病。一些已经使用过卷发棒的女性消费者发现,这个网红产品并没有像戴森宣传的那样使用便捷,她们纷纷在网上"现身说法",展示她们的失败操作。
尽管毁誉参半,但戴森卷发棒的"爆红"背后折射出消费者对戴森产品的一贯期望。该公司上一次在中国本土掀起的"产品旋风"是戴森吹风机。它有别于市场上其他的同类产品,一经发布很快成为各大理发店的"宠儿"。
不过,戴森真正的"拳头"产品是吸尘器。
39年前,戴森在自家后院自行研制了一款新型气旋式吸尘器。他或许未曾想到,这款原本仅是希望自家使用的吸尘器,后来会风靡英美等国。戴森吸尘器甚至成为了英国白金汉宫的御用吸尘器,而戴森也成为英国女王的座上客。
但真正让戴森崛起的并非英国王室及那些百万富翁,而是基数庞大的中产阶级数量。在英美日等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的人数占比均超过了80%。中产阶级追求高品质生活,戴森产品迎合了这种需求。
上世纪90年代,戴森吸尘器在美售价高达450美元,其价格是对手产品价格的三倍,但它仍然在美国刮起了一阵"戴森旋风"。一项统计表明,戴森吸尘器的主要购买者来自于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主妇。
这股旋风让戴森颇为自豪。他曾毫不掩饰地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凭借长相如此另类的一个产品,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成为美国市场同类产品中的龙头老大,实在让人惊讶不已。我一直在绞尽脑汁地思考:披头士后到底还有没有别的英国人能如此成功,最后还真没想出第二个。"
戴森在中国的风靡背后的逻辑依然如此。如果没有中国3亿中产阶级的人口红利,戴森昂贵的产品只能成为少数人手中的奢侈品,而无法成为多数人都能够买得起的大众消费品。
阿里大数据显示,戴森在中国的购买者中,93.9%为较高消费水平人群,77.5%居住在上海、北京、大连等一二线城市,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居多。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2010年,中国中产阶级数量仅有2000-3000万人。如今,该数字已翻了十倍,超过3亿。另一份报告则预测,到2020年,中国中产阶级额数量将达到7亿人。
戴森公司的财务数据更具说服力。2010年到2016年,戴森的营业收入从12亿美元增至33亿美元,净利润从3亿美元增长至8亿美元,并始终保持在25%以上。
财经阅读排行
-
6198 阅读 2020-06-15 22:30
-
2519 阅读 2018-10-15 13:25
-
1424 阅读 2019-03-28 09:09
-
1277 阅读 2022-09-07 09:13
-
1135 阅读 2022-09-15 17:38
财经热门推荐
-
133 阅读 2024-07-04 13:19
-
400 阅读 2024-07-01 13:13
-
109 阅读 2024-05-27 09:57
-
301 阅读 2024-04-28 09:02
-
94 阅读 2024-04-07 11:4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