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文旅生死十年:王健林一心对标迪士尼,岂料为融创做了嫁衣

文✎杨凯

编辑✎老拿

终于,一切尘埃落定。

2018年尾声,万达集团与融创中国先后发布公告,为2017年那场总对价超过600亿的世纪交易打上了一个补丁。

这个价值62.81亿元的补丁,也让那些紧紧盯着迟迟未能交割的重庆、青岛、济南、海口和昆明五个项目、声称交易"恐生变故"的围观者彻底闭上了嘴。

加之此前已将旗下旅行社业务转让给同程旅游,至此,万达基本将旗下核心文旅业务全部脱手。"当孩子养,当媳妇夸,当猪卖,乃首富之道。"有人如此戏谑。

从2008年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策划开始,王健林亲手抓文旅项目,将之视若珍宝,到如今以501.25亿元的价格将13个文旅项目打包"大甩卖"。恐怕,连王健林自己也难以想象,万达的10年文旅梦会以这样的方式草草收场。

"东方好莱坞""群狼斗好虎"……万达文旅梦的碎片仍依稀可见。梦的确易碎。不过那风中摇曳的火种,似乎昭示着王健林并未彻底认输。

梦的起点

王健林为万达注入了梦想。

1993年,王健林"不做家门口的英雄",带领万达走向全国;2000年,在住宅地产的黄金时代,王健林带领万达转向商业地产,打造"城市综合体";2006年,商业地产的发展如火如荼,王健林力排众议,进军文化产业。

2006年是万达文化梦的起点,万达文旅梦也自此萌芽。彼时,万达大部分股东对进军文化产业持反对意见,认为以商业地产起家的万达去做文化这一行会吃力不讨好。"把钱投进这一行无异于石沉大海"。

王健林看得更远。"文化这个东西,大家一开始可能觉得,它可能不是很赚钱。错。"他认为所有的行业都有天花板,唯独文化产业没有,"只要你做得好,它的盈利空间是无限的。"王健林希望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将文化产业打造为万达未来一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新的经济增长点。

"万达要做百年企业,必须向文化、旅游转型。"在他描绘的愿景里:到2020年,万达集团营业额一半要来自文化板块。如果真能达到这个目标,那时候的万达集团将真正成为一家世界级公司。

万达的文化产业从院线电影入手。其实王健林的初衷还是从"房东"做起,万达先是与美国时代华纳公司签订了合资协议,但未能通过审批,与上海广电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几经波折,最终也宣告夭折。"做影城再难,难得过搞两弹一星吗?"就这样,万达被逼上梁山,于2006年成立了自己的院线公司。原本只是无奈之举,让王健林没想到的是,依托于万达商业地产,万达电影院线当年便实现了盈利,并以令人吃惊的速度飞跃式发展。

电影院线的成功给了王健林空前的信心。2012年,万达集团斥资31亿美元,成功并购全球第二大院线AMC,这也是当时中国民营企业在美国最大的一起并购案。当时,外界普遍唱衰这场收购,认为万达并没有足够的实力令连续三年亏损、背负巨额负债的AMC"起死回生",甚至将这场收购比作"蚂蚁吞大象"。

王健林对此不以为然。"万达收购AMC公司其实和当年红杉资本投资雅虎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在他看来,AMC与雅虎一样有着良好的发展潜力,并且AMC在本行业具有的优势丝毫不逊于计算机行业的IBM。

事实证明,王健林的判断是正确的,AMC没有让他失望。收购完成后,万达拥有428家影院、5758块屏幕的控制权,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电影院线运营商。次年,在万达的加持下,AMC成功扭亏为盈,令业界称奇,人们对这个地产巨头的文化之旅也有了新的期待。

万达在电影业的话语权大增。不过,万达并不仅仅满足于在电影院线上做文章。2012年,万达集团正式成立影视制作公司,计划"从2013年起,每年投资不少于8部影片",开始在电影制作业务上大展身手。

电影方面的成功催生了万达更大的梦想。"东方好莱坞"的构想渐渐清晰起来,"影视IP+实景娱乐"的文旅终极构想也提上了日程。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