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十年·中国葡萄酒工业变迁

激荡四十年 · 葡萄酒业

葡萄半掩自芬芳,浓郁飘香做态尝。

四海同标合一法,寻常百姓亦称量。

【环球网 记者 徐娜】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葡萄酒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文化传承,如今也是深受普通大众喜爱的酒精饮品。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酒行业的发展历程,作为新兴产业的葡萄酒,也算是改革开放政策受惠最大的行业之一。

图为北京龙徽葡萄酒博物馆藏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葡萄半掩自芬芳:低档葡萄酒、半汁葡萄酒充斥市场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我国葡萄酒行业长时间与世隔绝,国人对葡萄酒的认识及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实际水平,与世界先进的葡萄酒生产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打破了往日的宁静和沉闷,葡萄酒迎来市场空前的走俏。一批中外合资葡萄酒企业在国内建立。1981年建成的中法合资王朝葡萄酿酒公司,是做的最好的一家。以后,又陆续建立了其他中外合资的葡萄酒公司。自此,国外先进的酿酒技术、酿酒设备、酿酒辅料和葡萄酒文化开始传递到中国。

与此同时,一批新建的葡萄酒企业雨后春笋的发展起来。在胶东半岛地区,有的一个县就建成20多个葡萄酒厂,大多是乡镇和个体企业。也建成一批规模较大的县级企业。这些新建的葡萄酒企业好多因为生产条件简陋,产品质量低档,在80年代后期便销声匿迹。

数据显示,1979年,我国葡萄酒的总产量是6.5万千升,其中,半汁葡萄酒占很大的比例。1989年,我国葡萄酒的总产量达到30万千升,其中,半汁葡萄酒占80%以上。

1984年由轻工业部食品工业司提出,轻工业部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制定了我国第一个葡萄酒标准,即QB921-84。该标准自实施以来,在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图为国内最大的酒文化博物馆(1992年在公司百年之际建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