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浏览器无芯之痛:遨游过亿用户被打败 红芯陷抄袭门

文|AI财经社王恩群

编|明萱

一家号称自主研发浏览器内核的国产品牌红芯浏览器,近日完成了2.5亿元C轮融资。但很快就被爆出,红芯浏览器安装文件解压之后,是谷歌Chrome浏览器,红芯无非是在Chrome浏览器的基础上套了一层外壳。

事实上,在国产浏览器的发展史上,从未出现过一家,真正拥有浏览器内核专利的公司,号称"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的红芯也不例外。

研发浏览器的核心内核技术,一直掌握在外国人手中,排名世界前五的浏览器,微软、火狐、谷歌、苹果,包括Opera浏览器在内,都拥有自己独立的内核技术。

犹如手机中的芯片被外国垄断一样,国内近乎所有的浏览器,都采用了国外的内核。纵观整个国产浏览器发展史,一位了解浏览器的程序员告诉AI财经社:"国产浏览器还需要历史?不都是抄袭吗?"

导致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其实从国内第一款浏览器的发展中,就已经看到了结果。正如第一批国内浏览器创始团队在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国内的浏览器,比拼的不是技术,而是谁更理解用户的需求,谁拥有更多的特色和创意。这样的做法使得国产浏览器一度被称为"外壳浏览器"。一直到今天,他们同样没能摘掉这顶帽子。

1999年,一位网名叫做"changyou"的程序员在论坛中发布了一款叫做"MyIE"浏览器。这款浏览器基于微软IE浏览器内核,采用了多窗口浏览,占用了比IE浏览器相对更少的系统资源,并且在页面交互中,标注了手势、视觉化的书签等功能,成为国内第一款浏览器。借用国外浏览器内核,编程自己浏览器的做法,也被后来者模仿,至此成为网友口中"给国外浏览器换个皮肤"的抄袭。

当时的MyIE的确引起了一阵惊叹,MyIE持续更新,最后一版很快到来。因为浏览器能够突破网络方面的审查的代理地址,MyIE官方网站遭遇封禁。当初的作者changyou,在论坛贴出"免费开发,高手可自行修改"的告示后,就此失去联系。直至今日,也没人知道其真实面目。

MyIE对国内浏览器最大的贡献,还是点燃了国内做浏览器的热情。而MyIE的出现也吸引了一位在新加坡从事软件开发的工程师陈杰明,彼时他跟几位网友通过网络组建起了团队,打造更加易用的浏览器,因为工作中可以频繁接触到微软团队,他们团队不断推出新的程序来解决浏览器中的bug。

2003年,陈杰明在MyIE的基础上,开发了一款网络浏览器,以"MyIE2"为名发布,同时在香港成立Mysoft科技软件公司,致力于浏览器的开发。两年后,这家公司北上,陈杰明也携当时的团队,成立了北京傲游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浏览器的名字也改为Maxthon。

2006年傲游作国内唯一受微软邀请的中国浏览器,参加了CES2006展会。次年,傲游浏览器下载量突破1亿大关,一时风光无限,成为当时国产浏览器行业的独角兽。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