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行业“未老先衰” 进入“大玩家”时代

特斯拉纯电动车在专门配置的充电桩上充电。视觉中国

充电桩行业"未老先衰"

在盈利难的状态下,基于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行业特点,只有具备雄厚资金实力的充电桩企业才能继续"玩"下去,势单力薄的中小企业,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法治周末记者 马金顺

经过前两年的高歌猛进,国内充电桩行业开始进入洗牌期。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深圳容一电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容一电动)于近日发布公司解散公告,公告称因研发资金投入过多,未能及时转化为效益;因融资方式不当,公司运营财务成本过高。公司近年来持续亏损,已无法继续经营,公司于2018年7月31日依法解散,进入清算程序。

法治周末记者查询容一电动官网信息了解到,容一电动专注于电动汽车电能产业链核心环节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充电桩、充电桩连接器、高压连接器、散热器等,去年8月还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对于媒体报道的容一电动解散的消息,法治周末记者拨打了容一电动官网显示的办事处及服务大区的电话,但是相关电话均已停机。随后,法治周末记者从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处得到了证实。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家宣布退出的充电桩企业。

自2018年以来,有关充电桩企业倒闭、退市、被收购的消息时有出现。

"2015年以来,充电桩成为新能源行业投资最为密集的细分领域之一,但整个行业前期都处于长期亏损状态,没有找到可行的盈利模式,投资大、回报期长、资本盲目进入、鱼龙混杂,再加上在充电基础设施上,国家并没有像补贴整车一样,给予明确而直接的财政支持政策。因此,充电桩行业规模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以井喷的态势发展,反而进入运营困局。"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中国电池网创始人于清教向法治周末记者分析说。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