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断路阻臭淤泥进村续:企业处置淤泥1年收入240万
- A+
- A-
村民断路阻止臭淤泥进村续:企业处置淤泥一年可收入240万
武汉绿盎倾倒在驻河村的淤泥。澎湃新闻记者 周琦 摄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7月6日独家刊发《武汉黄陂村民挖断山路阻止臭淤泥运进村,环保局介入调查》一稿,武汉绿盎生物循环利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绿盎")两年来在黄陂区李家集街道办事处倾倒淤泥,村民估计倾倒的淤泥达千吨以上。
澎湃新闻从黄陂区水务局排污科了解到,武汉绿盎负责处理前川、盘龙两个污水处理厂淤泥,两个厂年产淤泥约1.3万吨。
委托武汉绿盎处理淤泥的武汉凯迪新川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他曾去厂里考察,这个厂有十来个工人,家庭式工厂。
但居住在武汉绿盎附近的居民7月19日告诉澎湃新闻,这个厂近一年来几乎"没动静"。
黄陂区水务局排污科负责人称,运送这些淤泥的车辆虽然固定,但监管有难度,后期将对车辆安装GPS和摄像头。
黄陂区环保局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对倾倒在李家集街道办事处驻河村的淤泥取样送检,是否将案件移送给公安机关,需等待检测结果。
武汉绿盎大门紧锁。澎湃新闻记者 周琦 摄
武汉绿盎称"远没吃饱"
两年来,武汉绿盎在黄陂区驻河村、向阳村倾倒恶臭淤泥,村民为了阻止武汉绿盎倾倒淤泥挖断村中山路,并多次投诉无果。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武汉绿盎成立于2013年11月7日,位于黄陂区罗汉寺街花石村。吕延青为监事,潘胜武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吕延青和潘胜武各出资1.5万元成立了这家公司。
澎湃新闻查找发现,湖北媒体2016年4月刊发题为《污泥发酵变成有机肥》的稿件,对武汉绿盎将淤泥变为有机肥的工序进行了详细解读。
报道称,公司总经理吕延清抓起一把泥用力一握,水流渗出指缝。"照这温度,这些污泥估计要晾晒4天。"在这块1070平方米的水泥晾晒场上,摊着从黄陂区前川污水处理厂运来的30多吨黑色污泥。3个月后,这些污泥将全部变成有机肥,重返市场销售。
晾晒场旁是辅料车间,一条传送带正将辅料缓缓加入晾至半干的污泥中。辅料由谷壳、树叶、秸秆等混合而成,并按比例掺入微生物菌种。"吃"完辅料后的污泥,被送至发酵间。经过12至15天的高温发酵后,变成有机肥半成品。随后,将这些有机肥半成品投入45亩蚯蚓地。蚯蚓吃掉重金属,排出含氮的粪便,为有机肥增加养分。1至2个月后,混有蚯蚓粪的有机肥半成品,再次返厂发酵12至15天,即可制成有机肥。
该报道写道,在发酵间外的空地上,有根一人高的烟囱,排放制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记者凑到排气口闻,几乎闻不到异味。原来,发酵产生的臭气,被抽风管全部抽至水箱中,水箱里装满了加有生物菌的特制水。臭气在水里"游个泳",异味全无。
报道称,目前,黄陂区有前川和盘龙两大污水处理厂,日产污泥18吨。通过武汉绿盎公司消纳,黄陂区实现了辖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全处理。但武汉绿盎公司每天的"饭量"达50吨,远没吃饱。
报道称,2015年,武汉绿盎公司处理污泥5000多吨,制成约1000吨有机肥。但由于有机肥市场接受度有待提高,吕延清只好将生产的有机肥半卖半送。
武汉绿盎厂房后晾晒着淤泥,堆放着褐色的生物化肥,蚯蚓地上杂草丛生。澎湃新闻记者 周琦 摄
财经阅读排行
-
6198 阅读 2020-06-15 22:30
-
2519 阅读 2018-10-15 13:25
-
1424 阅读 2019-03-28 09:09
-
1277 阅读 2022-09-07 09:13
-
1135 阅读 2022-09-15 17:38
财经热门推荐
-
133 阅读 2024-07-04 13:19
-
400 阅读 2024-07-01 13:13
-
109 阅读 2024-05-27 09:57
-
301 阅读 2024-04-28 09:02
-
94 阅读 2024-04-07 11:4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