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低迷入场回购 上市公司打响市值保卫战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中国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孙庭阳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28期)

今年2月开始,A股市场走势疲弱,特别是进入二季度后,大盘指数加速筑底,不少股票股价创上市新低。处于市场一线的上市公司,最了解自己公司的价值,当股价严重低于公司价值时,常会在股票市场回购股份,以此表达对公司发展的信心,带动市值走高,维护公司市场形象。2018年以来,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回购方案已达百例以上。

目前,按照各回购方案回购额上限加和,拟回购总金额超过350亿元。7月1-11日,11天内公布回购操作的公司就达70家以上。

监管层也支持上市公司回购。7月5日晚间,深交所公告称,支持具备条件的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依法合规回购增持股份。随后,上交所也表示,将继续支持具备条件的沪市公司积极通过增持、回购等方式,提升投资者信心,稳定市场预期。

观察A股市场历史,当众多机构在维护市场信心的时候,可能是到了买入股票时间区域。如果择股得当并能拿得住,数年之后,取得丰厚回报是大概率事件。

市值管理类回购:民企居多

现在A股市场的回购计划,除了前文所述进行市值管理的回购,还有对应股权激励计划和业绩承诺补偿的回购计划,本文则重点关注市值管理的回购案例。

做回购操作时,上市公司从二级股票市场买入股票,增加了流入市场的资金,同时减少了市场上可流通股票,有利于推高股价。回购完毕后,将这些股票注销,减少公司总股本,总股本减少比例约等于每股收益增加比例,提升每股含金量。

市值管理回购中,各公司维护股价意愿强烈,回购公告中,多数有类似的表述:现在市值已不能反映公司价值,不能合理体现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不利于维护公司资本市场形象,也不利于维护广大社会公众股东利益。为了增强投资者信心,基于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息,以自有资金回购公众股票,予以注销。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