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规范促发展 整装再出发

近年来,随着各类PPP项目逐步落地,PPP模式在激活市场活力、促进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但值得注意的是,推进PPP工作仍存在项目实施不够规范,能力建设不到位等问题--

近年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在各地迅猛发展。但是,一些地方不规范操作PPP引发的风险也受到了高度关注。

PPP是不是已在"踩刹车"?如何正确理解PPP的本源和定位,其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一系列问题,关系着这项重要改革的未来走势。近日,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PPP研究所承办的"PPP治理理念和新规解读"研讨会上,众多专家学者就PPP的规范与发展展开了热烈讨论。

科学定位

作为公共服务供给的一项市场化综合性改革,面对新形势,PPP应该如何科学定位?对此,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领域,不能简单地把国外做法视为标准,要赋予其中国内涵,形成中国化的政府与社会合作。

刘尚希表示,我国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正处于政策调整期和规范发展期,有些地方政府、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一系列政策存在着认识不清、理解不透的情况,甚至产生了一些误解。"政社合作项目旨在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果企业只想进入这个领域去挣大钱,却没有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就会难以为继。公共服务领域不是一个投机的领域,不是一个挣快钱、挣大钱的领域。"

财政部金融司金融五处处长阚晓西认为,PPP的理念就是要厘清政府、企业、银行等相关参与主体的关系,构建起一个风险分担、收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按这个理念和原则去划分各相关主体的责任义务,重塑可持续的合作关系。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