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70年》超前点映:探寻人与时代的关系,讲述人与土地的纠缠
- A+
- A-
《地标70年》采用经济地理的新鲜视角,甄选中国12座具有高度代表性的城市地标,呈现一幅兼具人文底蕴的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版图。作为本系列纪录片的发起人,财经作家吴晓波在现场引用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世界时间"的史学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正是"世界时间"回归中国的70年,历史的钟摆从西方摇回东方。2019恰逢这一重大节点,《地标70年》应运而生。
在北京点映现场,王世渝、潘跃新、丁捷、宣枫钟、袁国宝五位企投家围绕"经济地标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哪些影响?""有哪些经济地标对中国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国际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济地标?"展开讨论,为到场来宾提供了丰富的思考角度。
点映环节中,798艺术区以及黑龙江垦区两集相继放送。观众跟随着对话者吴晓波老师的脚步,成为历史介入的旁观者,通过一连串鲜明饱满的人物故事,复现出一场产业变迁、一段集体记忆。在吴老师看来,798是"工业和艺术的奇特结合"。曾经作为北京最大的电子产品工厂,798在鼎盛时期有将近三万名工人,而随着1990年代后制造业撤离北京,这里进入了衰败期,直到艺术家的入驻让它重新焕发生机。
798艺术区七星物业集团前总经理、798工厂老工人韩学志,以及七星集团副总、曾任国营第798厂厂长的张建辉先后上台进行分享。作为北京798峥嵘岁月的见证者,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了个体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方向;而曾经高距中国电子制造业顶端的798又是如何逐步转型,在新的时代中以独具一格的方式发荣滋长。张建辉先生介绍道,片中出现的黑色走廊右侧的厂区仍在生产用于国防的精尖部件,正如影片讲述的"我们仍然在一个画廊的背后,听得到机器轰鸣的声音"。
娱乐阅读排行
-
4492 阅读 2018-10-10 16:55
-
2832 阅读 2019-05-16 10:20
-
1792 阅读 2019-03-25 09:29
-
1470 阅读 2018-10-11 13:56
-
1060 阅读 2022-11-01 10:12
娱乐热门推荐
-
64 阅读 2024-07-23 13:36
-
277 阅读 2024-07-04 11:48
-
343 阅读 2024-07-01 13:11
-
311 阅读 2024-05-29 12:53
-
364 阅读 2024-04-28 10:1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