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花2000块钱买了一勺盐,明白了中国实业的痛处!

原标题:

他花两千块买了一勺盐,明白了中国实业的痛处

[侠客岛按]

这是本次企业家系列访谈的最后一篇。访谈对象的名字大家不一定熟悉: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

不过没关系,这是属于中国众多制造业企业中低调"隐形冠军"的那一类。比如他们旗下的化工板块中,有相当多的印染助剂,基本上全球10件衣服中有7件衣服都要用到;企业的物流板块,服务的是数十万制造业企业,连接万万千千的卡车司机,这些人群,是我们今天每个人使用快捷物流服务的基础支撑。

简言之,这不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企业,更多服务于生产者。

之所以选择徐冠巨做访谈,是因为传化同样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民营企业,也是最杰出的之一。从一辆自行车、一个染缸,发展到现在年营收数百亿的企业。从事实业30多年,徐冠巨在访谈中与岛叔谈到了许多关于实体经济的见解,这些出于亲身提炼总结的看法,让作为媒体人的我们挺受益--

比如,在创立之初,徐冠巨就吃了"没核心技术"的亏,曾经在80年代花了2000块,最后只买了一勺盐。这与中国企业在去年舆论场热议的"核心技术被卡脖子"境地有些许相似;又如,30年时间里,不是没有诱惑去赚快钱,但是坚定下来做本行、做实业,背后有自己的思考。

访谈结束后,我们请徐冠巨给岛友们留几行字作为寄语。短暂思忖之后,他写下的东西还是与本行相关--

"高度重视实体经济,高度重视制造业,充分增强我们中国经济的实力"。

1、侠客岛:在媒体上看过关于您的故事。听说早期的传化吃过没技术的亏,2000块钱买了一勺盐。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从完全不懂技术到研发出来自己的产品、拥有诸多产业上的"隐形冠军",您怎么看中国企业掌握技术,不被别人卡脖子的问题?

徐冠巨:我们是从2000块钱起家的,完全是草根。传化一开始最大的痛,一是没钱,二是没技术。

没技术怎么办?我们就聘请"星期日工程师",只有周末才来。时间局限,同时技术还需要保密。当年我们做液态洗涤剂,配方我们掌握了,洗涤效果是好的,但是粘稠度不够。就这个问题,我们去请教,希望获得这个技术。后来我们找到技术人员,他要价4000块,讨价还价之后,2000块成交了。

到底是什么东西使洗涤剂粘稠?拿到2000块,那个技术员告诉我们:这是氯化钠。也就是说,是我们每天都能吃的盐,就放在家里的灶台上。

要知道,我们的创业经费也就2000块。这么多钱买了一勺盐,能不心疼吗?后来我去买关于洗涤剂的书,里面写的明明白白:盐(氯化钠)放到洗涤剂里面有洗涤的效果,也有增稠的效果。

从那时开始,我才真正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也开始看技术方面的书,一方面我们引进技术,另一方面也走出去向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可以算是自学吧,1990年,我发明了"901去油灵",主要是解决当时印染行业去污难的问题。

那时纺织厂的设备基本都是国企淘汰的,布织出来以后很脏,都是油污。我看到女工在用手搓、用竹片刮,去油污的难度很大。1989年年底看到这样的问题,1990年的5月份我们就掌握了这样的配方。这个产品一出来,我们的年销售就是翻一番。当时小平同志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的实际效力我是实实在在体会到了。

所以啊,这一路走来,我一直觉得,企业要能够实现持续发展,自主创新,对于研发、创新、技术的重视是第一位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是土壤,核心还是企业要有自主创新能力,这是中国企业能够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