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挡不住中俄地方合作暖流

在沙尔宾斯卡娅水产加工厂,奥莉加(左)向中国合作伙伴介绍鱼产品加工制作过程。  本报记者  屈佩摄

■伊尔库茨克州水产品资源丰富,苦于本地市场容量狭窄。中国企业拥有淡水鱼成熟的销售网络,希望获得更多优质资源。双方互补性强,看好合作前景。

■随着中俄地方合作更加密切,在伊尔库茨克州,一系列中国投资的项目正在开展,双方合作涵盖了农业、林业、食品、绿色能源、高科技等领域。

冬日的伊尔库茨克州,覆盖着茫茫白雪。虽然地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但守着贝加尔湖,这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熟悉。

室外零下20多摄氏度,距伊尔库茨克市区40多公里的沙尔宾斯卡娅水产加工厂,办公室内暖意融融,奥莉加·沙尔宾斯卡娅时不时走到屋外,站在雪地张望。她等待的客人,是来自内蒙古的中国渔业商人。不久前,两家企业刚刚签订了合同。"我的鱼就要'游'到中国去了。"奥莉加为打开中国市场已经忙碌了两年多。

开拓市场,奥莉加四次去中国参加展会

路上有雪,车不好走,王庆勇比约定的时间稍稍迟了几分钟。他一走进奥莉加的办公室,就看到满满一桌好吃的,光是俄罗斯风味的熏鱼、腌鱼就有四种。"王总,快尝尝我们的产品。"奥莉加热情招呼。

奥莉加的加工厂于2002年创建。迄今,每月水产品产量为400吨,占据伊尔库茨克州、布里亚特共和国和外贝加尔边疆区水产品市场份额的60%以上。400吨的产量在当地不算小,但奥莉加不满意,"我们的产能可以毫无压力再提升5倍,但是本地市场容量太有限了。"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