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制备“耐火宣纸”,设计模仿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朱英杰团队在美国化学学会期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发表最新成果,研究聚焦在克服传统宣纸的缺点。

研究团队认为,由于安徽泾县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所产宣纸原料具有不可替代性,其原料紧缺;宣纸采用手工制作,需要100多个工序,生产周期长达1-2年,使其生产效率低、产量小、成本高;此外,宣纸易燃,历史上有不少艺术作品都因火灾而付之一炬。

朱英杰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针对传统宣纸存在的问题,以新型无机纳米材料--网状结构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作为主要构建材料,研制出新型"耐火宣纸"。"虽然材料与传统宣纸完全不同,但主要的性能都与传统宣纸做了比较,与传统宣纸具有相似性,并且具有传统宣纸没有的性能,即耐高温和耐火性能以及更加优越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朱英杰在2002年1月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回国工作,曾获得过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荣誉,2014年、2015年和2016年连续3年入选Elsevier 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目前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生物纳米技术研究课题组组长。

此番制备的新型"耐火宣纸"为全无机组份,其结构设计模仿现代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朱英杰介绍,"采用网状结构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作为主体材料,相当于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水泥,采用微米级无机纤维作为骨架材料,类似于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此外,研究团队还研制了一种新型无机胶粘剂。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