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个税优惠;;开挂;;: 财政补贴港澳人才税负差额

原标题:

大湾区个税优惠"开挂":9市政策竞相落地,财政补贴港澳人才税负差额

2018年,澳门青年何子锋在珠海创办了一家科技公司。如今,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全面实质性推进,这位曾在香港、台湾深造并工作多年的创业者再次坚信,当初自己选对了地方。

这其中,税收优惠政策及诸多办税便利化改革备受关注。3月,国家发布《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明确,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按内地与香港个税税负差额,由珠三角9市财政给与补贴。这亦被称为"港人港税""澳人澳税"。

目前,这项政策正加速落地,继6月份广东省发布落实通知之后,珠三角多个城市已出台或正酝酿出台个税补贴暂行办法,细化人才认定标准和申请流程等,显示政策将进入实施阶段。

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珠三角多市调研发现,境外人才及本地企业对此均多有期待,认为这将有效释放大湾区人才"引力波"。对前者而言,个税优惠政策将明显降低其在珠三角就业创业成本;后者则希望珠三角城市能借此引来和留住更多境外人才,以满足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所需。

个税优惠为境外人才"涨薪"

个税差异,这是自粤港澳大湾区提出之日起便被各方呼吁破解的问题。这背后原因是"一国两制"的特殊格局,三地税收制度不同,使得个税存在较大差异。具体来看,内地个税实行分类征收,其中工薪所得个税最高税率为45%;香港的薪俸税有两种计算模式,最高税率分别仅15%和17%。

如果拉平大湾区的个税差异,珠三角地区的市场、产业等一系列优势也就能进一步凸显。今年2月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强调,要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好条件。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