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百年之变 昔日“鸡毛换糖” 今日全球电商

6月26日,义乌国际商贸城内一家圣诞用品商店的经营者朱爱娟(右)向外国客商展示样品。新华社发

两位印度客商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试用电子黑板。 新华社发

两位巴基斯坦客商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采购艺术花盆。 新华社发

翻开义乌的发展史,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清晰可见。《义乌县志》记载,早在清乾隆年间,义乌廿三里镇就有人于农闲时节,肩挑货郎担,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敲糖换鸡毛。

随着"鸡毛换糖"的生意蔚然成风,甚至由此诞生了"敲糖帮"。"敲糖帮"是主营糖食品零售、采用敲糖换鸡毛之类经营方式的小商贩群体。"敲糖帮"有完整的组织结构和分工合作机制,每个糖帮都有领头的"老路头"和层层相属的"拢担"、"年伯"和"担头"。

在分工方面,有挑担做生意的"担头",坐守在固定地点为"担头"服务的"坐坊",制作糖供应"担头"的"糖坊",招待帮中人的"站头",向糖帮批发百杂货的"行家",收购糖担货物的"老土地"等。

敲糖帮的活动范围很广,其贸易路线主要有南路、中路和北路3条。各条贸易线路均设有一定数量的中转站,以衢州和杭州两个中转站规模最大。衢州站头所属分站有二三十处,可以同日供应两三千副糖担的膳宿;杭州南星桥总站的陈泰兴糖坊,不仅从事糖担批发,还时常备有数百副空糖担以备帮人之需。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