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帽再也不想戴”(政策解读·摘帽之后)

"你看,这是前几个月村里修路的支出,钱怎么花的,清清楚楚!"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龙坪羌寨,村民张明琼掏出手机,点开应用程序,熟练查询扶贫资金流向。

山西省中阳县坡底村,村民任金生不小心摔下山坡,被诊断为腰椎椎体楔形改变。5万多元的医药费,让这个近些年发展核桃产业、日子越来越有奔头的家庭面临难关。很快,他被认定为贫困人口,及时得到帮扶。

"要把防止返贫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摘帽不摘监管。"从加强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到动态掌握贫困状况,再到严格监督干部行为,贫困县脱贫摘帽了,相关监管如何进一步加强?近日,记者走访四川、山西两地的脱贫摘帽县。

提效率随时看

扶贫资金更阳光

"脱贫摘帽的区县,扶贫的资金链基本不会因脱贫有所变化,从中央到地方,拨付的扶贫资金额度基本不会变少。"北川县财政局一名负责人说,扶贫资金量大、面广,监管难度不小。

录入村级财务科目、扫描上传单据……在擂鼓镇人民政府,负责村财务的会计何雨璟仅用两三分钟就办完了一份财务手续。而以前做账,至少要10多分钟。

监管提速,得益于"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平台。北川全县23个乡镇成立财务代理服务中心,343个村和社区的财务核算工作全部通过平台处理,使各类账目轨迹清晰,收支一目了然。北川县财政局一名负责人介绍,目前平台共代理村财9.7亿元,有效提高了村财核算和资金管理水平。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