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垃圾围城19年:垃圾分类如何改变一座城一个人

原标题:

冲破"垃圾围城"

类似陈军等老一代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者没落的背后,也正意味着新一代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人员的崛起。正如7月1日起,记者在上海多处看到此前所使用的旧分类垃圾桶被逐一替换成四色鲜明的垃圾桶一样,辞旧迎新总需要"一代新桶换旧桶"。

冲破"垃圾围城"

在垃圾处理政策停顿了十年之后,一场"垃圾强制分类"大战正在上海火速拉开。微观的个人、产业,甚至是一座城市,在垃圾分类的进程中,都被卷入这一从无序到有序、从混乱到正规的时代变迁。这场垃圾战争,垃圾分类只是一个起步,为的是冲出"垃圾围城"。

7月1日一大早,上海的梅雨季就开始发威,一阵滂沱大雨后,陈军(化名)在约定的地方停下了车。

这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短短一个月内第三次见到他,这次他黑瘦的脸上又多了些愁容。当天是号称"史上最严"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的首日,但在陈军身上并没有看出另外其他的异样工作准备。

在上海某远郊区,陈军算得上生活垃圾处理行业中的"元老"。从18岁开始到沪打工到如今近不惑,早已习惯并熟稔垃圾清运与处理工作的他,最近也时不时地通过微信告知亲友可能即将失业的焦虑。

在陈军看来,7月1日正式实施的《条例》将加速上海全程垃圾分类体系的建设,这意味着原有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将被加速重新调整,同时也预示着过去类似陈军所熟悉并赖以生存的既有处理体系空间将"土崩瓦解"。

对于个人,以及既有的旧垃圾处理体系而言,都意味着即将面临的一轮巨大波动。因此,这场垃圾分类的革命调整得越急迫,陈军们的焦虑感也越强烈。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